
什么是胎黄(别名:胎疽,新生儿黄疸)
胎黄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疽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疽”。胎黄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类。生理性胎黄大多在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 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疽,3周后仍不消退,甚或持续加深,或消退后复现,均为病理性黄疸。我国早在隋代对胎黄的病因、症状已有论述。建国以来对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胎黄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与研究,在应用中药治疗与预防病理性胎黄方面均取得重要的进展。
西医学称胎黄为新生儿黄疸,包括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血清胆红素增高的一系列疾病,如溶血性黄疸、胆道畸形、胆汁瘀阻、肝细胞性黄疸等。

胎黄(别名:胎疽,新生儿黄疸)基本知识
别名:
发病部位:
皮肤,全身
传染性:
多发人群:
相关症状:
并发疾病:

胎黄(别名:胎疽,新生儿黄疸)相关治疗及评价排行榜
-
2015-07-11
-
2014-11-24
-
2014-10-06
-
201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