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什么病因引起的

发布日期:2014-10-21 07:34:05 浏览次数:1611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较为复杂,半数病人系原因不明的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好发于青壮年,占全部病例的70%以上,少数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在妊娠期发病,分娩后缓解,再次妊娠时再发,动物实验证明,大剂量雌激素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因此,有人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与妊娠有关,但是多数学者认为妊娠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两者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而是偶然巧合,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1.物理,化学因素 长期接触苯及其衍生物,有机磷,农药,汽油,砷,汞以及各种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核污染,核泄漏等均可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受损的程度取决于该物质的剂量,种类,强度和造血组织受损的范围,时间长短和机体本身的状态,妊娠妇女对这些物理,化学因素往往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

2.药物因素 据报道几乎50%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发病与药物有关,在药物引起的血液病中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最高,病情最为严重,病死率在50%左右,而且停药后常需几个月,甚至数年才能恢复,药物可能直接抑制了骨髓的造血功能,也可能由于敏感而发生了意外的特应性反应,1968~1973年WHO调查结果显示,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药物有9种:即保泰松,羟基保泰松,氯霉素,吲哚美辛(消炎痛),sodiumoaurothiomate,甲氧苄啶(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唑,苯妥英钠。

3.感染因素 各种急慢性感染包括细菌性,寄生虫及病毒感染等,关于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问题,自1955年首次报道以来,不断有文献论及,研究资料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生在肝炎好转或痊愈阶段,常见于甲肝,也可见于乙肝或丙肝,妊娠期间的生理变化也可能使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加重,造成不良的预后;也可能与病毒干扰了肝细胞核蛋白合成,使之不能分化为成熟细胞有关。

4.其他因素 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与免疫机制存在一定关系,有的与遗传因素有关,如遗传性再生不良性贫血(fanconi anemia)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除骨髓增生不良而外,可伴有多种先天性畸形和染色体异常

再障的主要发病环节在于异常免疫反应,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支持造血的微环境缺陷亦介入了再障的发生发展过程。

1.异常免疫反应损伤造血干/祖细胞 多种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异常及其所造成细胞因子的分泌失调与再障,尤其重型再障发病密切相关,表现临床上有些患者为做骨髓移植,先用药物抑制免疫,用药后,未输骨髓前患者的造血功能即恢复;急性再障可对多种免疫抑制剂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环孢素等的治疗有效,在再障患者尤其SAA骨髓和外周血的CD8 T淋巴细胞集落增高,T淋巴细胞数增加,其亚群CD3 ,CD T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而CD4 T淋巴细胞减少,CD4 /CD8 比值降低,T淋巴细胞处于激活状态,免疫介导的再障患者有特异的,针对某些特定抗原的寡克隆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异常的T淋巴细胞可直接抑制骨髓细胞的生长;或分泌多种造血负调控因子,如IL-2,巨噬细胞炎症蛋白(MIP)-1a,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可抑制造血干/祖细胞造血;另外,负性造血调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产生过多可上调Fas及Fas-L途径的凋亡,使骨髓CD34 细胞大量凋亡也是导致造血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

2.造血干细胞减少或缺陷 大量实验研究证实造血干细胞缺乏或有缺陷是再障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再障患者骨髓CD34 细胞明显减少;用培养的方法证明其骨髓和血中粒-单核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GM),红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E),巨核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Meg)都减少,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正常造血功能很快恢复,均证实再障时干细胞的缺乏。

3.造血微环境的缺陷 造血微环境是指造血组织中支持造血的结构成分,造血细胞是在基质细胞形成的网状支架中增殖和分化,体外实验显示再障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F)也减少;临床上也有因输入同基因骨髓不能恢复造血功能的患者,也说明这些患者的病变不在干细胞。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11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