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胆囊结石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不规律的饮食所致

发布日期:2014-11-06 11:54:25 浏览次数:16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发现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胆囊炎的发病率逐年明显增加,其中现在的垃圾食品、洋快餐是罪魁祸首。而在日常生活中,肥肉一定要少吃,酒少喝,年轻人一定要少吃垃圾食品。

中国中医药研究中心北京京城国丹中医胆囊医院相艳英教授介绍:胆囊结石的形成因素有很多,不同生活行为、种族、家庭、饮食、性别、环境因素作用下所形成胆石症的发病率有所不同。调查显示,胆囊结石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人们的日常饮食。

胆囊专家相艳英教授(在线咨询)说:在影响胆囊结石形成的环境因素中,饮食因素可能占重要的位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西方国家以美国、瑞典、捷克等国发病率最高;而东方各国如日本、泰国等发病率较低,东非的土著居民发病率最低,原因可能与饮食结构有关,东亚人口的饮食含高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低蛋白质和脂肪;而西方化饮食含精制糖、高蛋白质和脂肪酸。实践证明:缺少食物纤维,成为诱发胆石症的饮食因素。摄入量精制糖可使肝内合成胆固醇增多,并能抑制肝脏分泌胆汁酸,使胆汁酸代谢池缩小。食物纤维可与胆酸相结合,使胆汁中胆固醇的溶解度增加,胆汁成分的改变而可减少胆石的形成。非洲土著居民膳食中多食物纤维而少精制糖,其胆石症的发病率最低。

经研究表明:油腻食物危险性是不食用者的19.609倍,因此胆囊结石称为“文明社会的疾病”,有学者研究发现,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均可降低血清胆固醇以及胆汁胆固醇的饱和度,同时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蠕动,减少脱氧胆酸的生成,降低胆汁中TC的浓度,使之呈不饱和状态,从而减少胆石病的发生风险。食用油主要为动物油者,红肉摄入、油煎品的过量摄入使发生胆石病的风险增高,动物油主要以饱和脂肪酸为主,过量摄入使血胆固醇升高,促进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故而促进胆石生成;而淡水鱼摄入则可能是胆石病的保护性因素,原因可能与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关。因此,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维持合适的比例,对于胆石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一定意义。

另外研究证明进食蔬菜与水果也是胆石病的独立的保护性因素;Schweisinger等发现少量饮酒有预防胆囊结石发病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能降低胆固醇饱和度有关,但大量饮酒不能增加保护作用,反而适得其反。研究表明调味品胡椒中的有效成分胡椒碱具有抑制胆囊结石形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胡椒碱对于促成核因子APN(氨肽酶n)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有关。

胆囊专家相艳英教授说,我们的日常饮食是形成胆囊结石的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合理的膳食是我们远离疾病的最好措施。有了胆囊结石不要一概轻视,如有可疑就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必要时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再做相应的治疗。切不可粗心大意,延误治疗时机。

中国中医药研究中心北京京城国丹中医胆囊医院胆囊专家相艳英教授(在线咨询)还表示,胆囊出现问题,如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患者,应该高度警惕胆囊癌的发生!近年来发现胆囊息肉与胆囊癌有着密切关系。

相艳英教授(在线咨询)说:最近研制的 中医方剂“9611消瘜复原新方法”对治疗胆囊息肉、胆管息肉、胆囊炎、胆管息肉等疾病的特色疗法。

该疗法具有化瘤散结、疏肝解郁、疏肝利胆、活血止痛等功能,能有效的消除致息因子,清理积聚的胆固醇,调理肝胆,软坚散结,萎缩消除息肉,抑制恶变倾向,能有效的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符合治病根本,扶正驱邪的原则,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兼消除病邪,根据补虚不忘实,扶正不碍邪、补实不壅、滋而不腻的固本原则,以促使患者体内达到阴阳平衡,扶正祛邪而消除胆囊息肉、胆囊炎、胆管息肉及早期的胆囊癌等疾病,直至彻底治好,以后不再复发之目的。

如果您还有更多胆囊疾病的问题咨询,可以登陆中国中医药研究中心北京京城国丹中医胆囊专科医院的官方网站查询:免费在线与专家在线沟通交流;真诚为你沟通,沟通能使你心灵的创伤得到安慰,沟通能使我们更了解你的病情情况,沟通使你更了解我们的实力,沟通能使我们医患之间增加亲和力。为了方便广大群众咨询,现开通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 6052 120(直拨免费)或010-67676055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