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求助请问现在公认的白癜风动物模型造模方法

发布日期:2014-11-19 10:17:00 浏览次数:1649

相关疾病:白癜风斑秃包皮过长

常用模型

适宜的动物模型可成为研究治疗药物中有用的药理学工具,白癜风的动物模型在研究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上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SL鸡 Smythline(SL)鸡是人类自身免疫性白癜风的动物模型,由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Smyth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SL鸡白癜风的发生是由两个相互影响的因素造成,即黑素细胞固有的缺陷和针对黑素细胞的自身免疫,最终导致黑素细胞缺失。这一模型在疾病病理的许多方面,特别是在免疫学方面与人类的白癜风极为相似。

SL鸡最早是在一笼褐色鸡中被偶然发现的一只白色母鸡,从它翅膀上的标记看,在孵化出壳时为褐色。经过反复遗传选择实验,Smyth发现,其色素的脱失并不遵循孟德尔法则。SL鸡与它的双亲有各自不同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抗原。SL鸡一般在孵化后6~12周其羽毛发生色素脱失。SL鸡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与鸟类换毛时不同的斑秃样或普秃样外观改变,酷似人类的斑秃。

人类许多白癜风患者体内有循环抗黑素细胞抗原的自身抗体,抗体的存在与疾病的活动性和皮损面积相关。这些自身抗体能通过补体介导途径和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破坏黑素细胞。在SL鸡模型中,SL鸡在发生色素脱失的前几周,血清中可检测到抗黑素细胞抗体,这种自身抗体可与人和鼠黑素细胞发生交叉反应。经免疫印迹法测定,这一循环自身抗体能与黑素细胞中65~80kD中的多种蛋白结合,而正常色素的Smyth鸡却没有这种抗体。已知哺乳动物的3种黑素细胞蛋白亚型即酪氨酸酶、TRP-1和TRP-2均在65~80kD这一分子量范围内。经RNA印迹证实哺乳动物TRP-1是SL鸡自身抗体的主要靶抗原。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这一模型中也能很好的体现。SL鸡在发生色素脱失前和色素脱失的整个过程中,其新生羽毛毛囊中的T细胞浸润大量增加,αT细胞受体与βT细胞受体之比增加。在淋巴细胞浸润的早期,浸润细胞主要为CD4+T细胞,在色素脱失发生后,CD4+/CD8+比值下降,浸润细胞主要为CD8+细胞,血液中淋巴细胞无改变,但中性粒细胞在色素脱失前增加。

C57BL小鼠 C57BL小鼠[7~10]是由Little从Abby Lathrop小鼠近交培育而得,有C57BL /6、C57BL /6J、C57BL /10等亚系。其中C57BL /6JLer-vit/vit小鼠是C57BL /6J的同源突变系,是白癜风的鼠模型。与白癜风相关的研究主要有毛囊黑素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节与白癜风复色的研究以及鼠白癜风的遗传等。C57BL小鼠适合于研究毛发色素形成,以及在毛发生长过程中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如果在这一模型中加入某些干扰因素,通过组织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技术对毛发生长状态进行研究,可直接了解皮肤黑素细胞黑素形成的能力和皮肤色素的变化情况。有人将处于毛发休止期延长期的C57BL /6J小鼠部分毛发拔除,刺激局部的毛囊从休止期进入生长期,同时在局部应用胎盘提取物,通过对毛发生长过程的观察了解胎盘提取物对黑素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因为白癜风皮损表皮中黑素细胞消失,但局部毛囊外根鞘存在多巴阴性的黑素母细胞,通过刺激或调节这些细胞的生长、迁移和黑素生成是白癜风复色的必要条件。

C57BL小鼠的应用范围较广,与白癜风相关的研究主要有毛黑素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节和白癜风复色的研究,以及鼠癜风的遗传等。

豚鼠 远交群豚鼠,按其毛色可分为白色、黄褐色、黑色等。其中黄褐色豚鼠表皮中有适量的对UVB和PUVA敏感的功能性黑素细胞,经紫外线照射后的皮肤可产生清晰可见的色素沉着过度,表皮中多巴阳性黑素细胞数量较未照射部位增加3~4倍,黑素细胞树突增加。这一现象和过程类似于人类紫外线诱导的色素沉着,特别是黄种人的晒黑现象。因此,这一模型常用于研究紫外线诱导的色素沉着和白癜风治疗中的补骨脂素光化疗法,以及用于酪氨酸酶抑制剂和防晒剂的药效学研究。

其他动物 除SL鸡外,还有白癜风狗、猫和马等动物体内有抗黑素细胞抗体,这些抗体识别的黑素细胞抗原与人类白癜风自身抗体所识别的黑素细胞抗原相似,说明动物白癜风与人类白癜风有相似的免疫反应。除C57BL小鼠和豚鼠外,还有无毛小鼠、无毛狗和无毛豚鼠等动物,表皮中均有活性黑素细胞,对环境因素的刺激敏感,在白癜风相关研究领域中也是可选择的动物模。

体外试验模型 有研究利用小鼠黑素瘤细胞或环切术后患者包皮制备单细胞悬液,培养传代,经DOPA染色为阳性的,证明为黑素细胞,经体外系统给药,观察药物对黑素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药物对黑色素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观察药物对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的影响,以及对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和酪氨酸酶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等。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49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