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金匮要略肝着

发布日期:2014-10-06 19:12:57 浏览次数:1641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此条条文讲肝着,按照此篇体例来看,应该是作为肝脏中寒证的一个代表病例来讲的。

首先什么叫肝着,“着”,它本身算是个俗字了,正体写作“著”,着,附也,意思就是一个东西附着在另外一个之上,在这里随文释义的话,就是留滞,流连的意思,所以肝着,就是寒气流连于肝,这是一种以病因来命名的方法了。

下面“其人常欲蹈其胸上”,蹈,一般存在两种看法,第一种认为就是蹈的本义那就是足踏,就直接用其本义,陶葆荪就有一例“常欲人足蹈其胸”的验案,所以不排除足踏这个实指,当然更多的还是用其代指意,既是用力揉按或者说是用力捶打,有点象大猩猩那样,就是捶胸。还有一种观点,就是更进一步的泛化了,认为是轻轻揉按,理由那就是认为肝脏中寒是个实证。比如说疼痛,如果是虚证的疼痛那,多喜温喜按,实证那,就是疼痛拒按了,所以第二种观点就是照着这个提出的。但是不管怎么说终归就是一个捶打,按揉这么个意思。 所以整个条文就是说寒邪留连于肝脏,这个人就想要常常按揉,捶打胸部,刚开始口里没有苦味,只是想要喝热水。

我们分析这条的病机,这本本身作为个病例来讲的,我们归到中寒病里头。一般说来五脏的中风病,多半指的是阳性,实性的病证,中寒证那,多半是指阴性,虚性病变。所以肝着的病机大家就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基本上主要有四类观点了,两类主要讨论病因,两类讨论病机。

(1)象周杨俊,朱光被(金匮要略正义)认为是肝气郁结,本脏自病,

(2)第二如魏念庭,高学山为肝虚邪气留滞,

(3)病机上沈目南(金匮要略编注),唐容川认为以血瘀为主,

(4)而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则认为是气血瘀滞。

各家观点其实各有侧重了,主要焦点就在留滞的到底是邪气那,还是气血。但是其实单纯看现在体征和症状是无法区分的,到底是由于肝虚,致使寒邪流连,导致了气滞血瘀;还是就是因为肝本脏气郁,进而引发血瘀,我们无法判断,但是在临床中结合病史的询问,还是可以区别的,如果是暴起那就要外邪侵犯的可能性,如果病程较长,或者有肝郁的病史,考虑本脏自病了。就单纯从本条的描述来看,我们基本无法区分,所以我们综合一下,把外邪也考虑进去,总的下个病机就是肝本脏气郁自虚,又有阴寒邪气流连,最后形成的结果就是气郁血滞。

由于肝脏的经脉布胁络胸,所以此处的气血也就瘀滞不通,并且肝郁之后会影响肺气的肃降,也会胸闷不舒,所以需要常常按揉一下,通通气血,降降气,或者重的时候,还要用力捶打。后面说先未苦时,我们知到少阳病,就是胆经三焦了,特征症状就是口苦咽干目眩,胆热那是在内热中最早产生,这里说口未苦,“气有余便是火”所以这里说明气郁还不是很严重,没有到闭郁化火的地部,病情属轻了。喜欢喝热水,热饮本身能够助阳散寒,又能促进血气循行加快了,所以又能减轻气郁了。当然,口开始苦的时候,就说明闭郁严重了,喝热水就无法舒缓了,这时候就可能要跟前面一样,按揉啊,捶打胸部了,再闭郁,按揉捶打也解决不了问题了,那么就是服药了。所以说旋覆花汤主之。

既然前面我们定的病机肝气郁结,寒邪流连,气郁血滞,相应的治法就是:疏肝散结,助阳散寒,最后加上行气活血。我们看方剂药物组成,旋复花,《神农本草经》上说“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种,下气。”其性辛温能够舒郁宽胸,通肝络行气散结降逆了,是君药。这个药那,大家都没争议,当然因为他写的也太明白了,也争不起来。后面两个药都存在争议了。首先是葱,到底是用葱叶那,还是用葱白,或者是用全葱。我们知道《伤寒论•少阳病篇》白通汤用的就是葱白,葱白那主发散,又能够温通阳气,用在这里好像很合适。不过《千金•食治》里面记了“青叶归目,除肝中邪气,安中补五脏”这样看来好像葱叶的针对性又更强一点,因为入肝疏肝络嘛。这样一比较,很难取舍了,那我们不管了,还是综合一下,用全葱,把两个的功效综合一下,既能温阳散寒,针对外邪的部分,又能疏肝气通肝络,针对本虚的那部分,一举两得了。

下面一个药新绛,这个争议是最多的了,首先这个绛,指的是衣服 染出的色相,根据红色叠染的次数,会出现《考工记》里称呼的:縓、赬、纁、朱、绛等色相,所以新绛,就应该是新染出的的深红色的衣服了。现在大家争论用什么其实不是争论它是不是用衣帛,而是到底用的什么染料,所以历代有用茜草,红花或者苏木的争论。但是我们知道古代染衣还是矿物燃料,比如朱砂,我们最纯正的中国红,实际上就是漆红了,就是朱砂混大漆来的。但是矿物燃料基本上很难附着在衣物上,所以时间一长往往颜色黯淡。几乎可以肯定的说茜草应该是我们中国最早运用的红色类植物染料,别名当然很多了,比如诗经叫茹藘,其他的还是茅搜,搜等等《史记•货殖传》中就有“千亩卮茜,其人与千户侯等”的记载,这里茜就是茜草了,所以至少在汉代茜草就已经被广泛种植运用于染色了。但是由于我们中国染红衣主要用的是东洋茜,所以其实染得颜色偏暗,没有红花那么艳丽,叫土红。红花因为颜色艳丽又被称为真红。而红花据本草纲目的记载,是由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不过到仲景这时候有没有广泛运用,就不得而知了,不过红花染衣最流行的应该属唐代了,最有名那句就是“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所以秦伯未认为是也有绯帛有猩猩血染的,就是个笑话了。至于还有一种看法是苏木,这个就不可能了,它在唐代时,因为南洋的贸易而从印尼、柬埔寨、越南等地被引进中国。所以仲景用不上。

所以如果从绛来看,好像颜色比较深,可能茜草比较合适,不过红花用“杀花法”也可以分出一种染料叫重绛,所以又是个无头案。那当然考证这条路就行不通了。所以不管了,反正按照病机的推测,这就应该是个行气活血的药。用红花或者茜草,具体临床运用再来看。

所以你看整个方子疏肝散结,助阳散寒,行气活血。这个是治法。

下面讲临床运用,我本来打算分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就方论方,以方为中心,论述本方的运用变化,另一方面,知方而得其法,以法代方,法不变,而方可万变。但是,查阅大量资料,第一种根本行不通,因为满足其要求第一要是典型的肝着病证,另外还要有典型的病症表现,第三便是主方要是旋复花汤。我没有找到几例。所以只有从第二个方向入手,得其法,而灵活选药加减。

古代医家,当然最有名的叶天士了,在他主治杂病中络病之中,有一种治法叫辛温活血通络,具体的大概可以分为辛香通络,新温通络,辛润通络法。辛润的特点就是运用味辛而体润的药物了,可以说是一种发展。后面的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大家比较熟了,也可以看作是这一类的发展。总而言之,这一法的总的思路就是疏肝理气散结也好,通阳活血也好,入络去淤也好,最后达到的目的就是是气血通畅。这一类的方子都是以肝本脏为依托,因为肝主疏泄,气血的通畅与否与肝的关系最大,以行气活血通络散结之法,最终达到气血和调的目的.加减就在疏肝,温阳散寒,和行气活血上做文章,肝郁明显偏向于柴胡疏肝散的结构,寒重可以偏向吴茱萸汤一类温肝结构,气滞血瘀明显桃红四物一类的结构了。总之一切在病机上考虑。用成方或加减或另选方,总以合乎病机为宜。

最后我们来看具体临床应用了。只要以胸胁满闷不舒,甚或胀痛为主证,脉或弦或涩,最终辩证定为肝郁气滞证的此方均可选用,现在的用于瘀血引起的胸胁痛(包括肋间神经痛、慢性肝炎硬化所致者)等等辩证之下亦可使用,当然必要时需要灵活化裁。

最后看一个现代案例。(1)卢××,男,50岁,干部。主诉:顽固胃痛十八年。西医诊断慢性胃炎。身瘦体弱,食欲减少求治。初诊:胸胁作痛,喜按,喜饮热,肝着之候也。旋复花(布 包)30g,茜草6g,火葱14茎整用(四川葱子较小者名火葱),初次煎好,分二次服之。二诊:服上方胸痛喜按之症减轻,仍喜热饮,大便曾畅解数次,肾囊 微觉冷湿,照前方加味治之。旋覆花(布包)18g,茜草4.5g,干姜12g,云苓12g,炒枳实(打)6g,火葱7茎整用服二剂。以后据病情始终以旋复 花汤为主,或配合枳实丸、栝楼薤白汤、外台茯苓饮、六君子汤等,计十一诊,肝着痊愈。。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41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