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搜索更多专家答案
作者:快速问医生 发布日期:2013-12-11 11:24:55 浏览次数:2 标签:关节炎 其它 天热发病 中医 

类风湿(RA)基础知识

类风湿病概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称为类风湿病.

类风湿病流行病学

类风湿(RA)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病,但各个国家和地区患病率不同,全世界患病率平均1%左右(0.3%~2.1%).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常在40~50多岁发病.我国以东北、华北地区为多.在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病变程度上,各地区,各民族间也存在差异.非洲撒哈拉边缘地区的RA发病率及严重程度较低.我国RA患者在病情进展和病变程度上均较西方国家为轻.

类风湿病因

尚未完全明确.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与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神经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1.细菌因素实验研究表明A组链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精(peptidoglycan)可能为RA发病的一个持续的刺激原,A组链球菌长期存在于体内成为持续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发生免疫病理损伤而致病.支原体所制造的关节炎动物模型与人的RA相似,但不产生人的RA所特有的类风湿因子(RF).在RA病人的关节液和滑膜组织中从未发现过细菌或菌体抗原物质,提示细菌可能与RA的起病有关,但缺乏直接证据.

2.病毒因素RA与病毒,特别是EB病毒的关系是国内外学者注意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关节炎与RA不同,RA病人对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强烈的反应性.在RA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现持续高滴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体,但到目前为止在RA病人血清中一直未发现EB病毒核抗原或壳体抗原抗体.

3.遗传因素本病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在人群调查中,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与RF阳性患者有关.HLA研究发现DW4与RA的发病有关,患者中70%HLA-DW4阳性,患者具有该位点的易感基因,因此遗传可能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4.性激素研究表明RA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2~4,妊娠期病情减轻,服避孕药的女性发病减少.动物模型显示LEW/n雌鼠对关节炎的敏感性高,雄性发病率低,雄鼠经阉割或用β-雌2醇处理后,其发生关节炎的情况与雌鼠一样,说明性激素在RA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但多数患者病前常无明显诱因可查.

尚未完全明确,认为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已被普遍承认.具有HLA-DR4和DW4型抗原者,对外界环境条件、病毒、细菌、神经精神及内分泌因素的刺激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当侵袭机体时,改变了HLA的抗原决定簇,使具有HLA的有核细胞成为免疫抑制的靶子.由于HLA基因产主可携带T细胞抗原受体和免疫相关抗原的特性,当外界刺激因子被巨噬细胞识别时,便产生T细胞激活及一系列免疫介质的释放,因而产生免疫反应.

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使B细胞和浆细胞过度激活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和类风湿因子(RF)的结果.导致免疫复合物形成,并沉积在滑膜组织上,同时激活补体,产生多种过敏毒素(C3a和C5a趋化因子).局部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产生的因子如IL-1、肿瘤坏死因子a、和白3烯B4,能刺激多形核白细胞移行进入滑膜.局部产生前列腺素E2的扩血管作用也能促进炎症细胞进入炎症部位,能吞噬免疫复合物及释放溶酶体,包括中性蛋白酶和胶原酶,破坏胶原弹力纤维,使滑膜表面及关节软骨受损.RF还可见于浸润滑膜的浆细胞,增生的淋巴滤泡及滑膜细胞内,同时也能见到IgG-RF复合物,故即使感染因素不存在,仍能不断产生RF,使病变反应发作成为慢性炎症.

RA滑膜的特征是存在若干由活性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其它细胞所分泌的产物,这些细胞活性物质包括多种因子:T淋巴细胞分泌出如白介素Ⅱ(IL-2)、IL-6、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a、变异生长因子β:来源于激活巨噬细胞的因子包括IL-1、肿瘤坏死因子a、IL-6、GM-CSF、巨噬细胞CSF,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由滑膜中其它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长细胞)所分泌的活性物质包括IL-l、IL-6、GM-CSF和巨噬细胞CSF.这些细胞活性物质能说明类风湿性滑膜炎的许多特性,包括滑膜组织的炎症、滑膜的增生、软骨和骨的损害,以及RA的全身表现.细胞活性物质IL-1和肿瘤坏死因子,能激活原位软骨细胞,产生胶原醇和蛋白分解酶破坏局部软骨.

RF包括IgG、IgA、IgM,在全身病变的发生上起重要作用,其中IgG-RF本身兼有抗原和抗体两种结合部位,可以自身形成双体或多体.含IgG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滑膜组织中,刺激滑膜产生IgM、IgA型RF.IgG-RF又可和含有lgG的免疫复合物结合,其激活补体能力较单纯合IgG的免疫复合物更大.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的组织变化虽可因部位而略有变异,但基本变化相同.其特点有:①弥漫或局限性组织中的淋巴或浆细胞浸润,甚至淋巴滤泡形成.②血管炎,伴随内膜增生管腔狭小、阻塞,或管壁的纤维蛋白样坏死.③类风湿性肉芽肿形成.

1.关节腔早期变化是滑膜炎,滑膜充血、水肿及大量单核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有时有淋巴滤泡形成,常有小区浅表性滑膜细胞坏死而形成的糜烂,并覆有纤维素样沉积物.后者由含有少量γ球蛋白的补体复合物组成,关节腔内有包含中性粒细胞的渗出物积聚.滑膜炎的进一步变化是血管翳形成,其中除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使滑膜绒毛变粗大外,并有淋巴滤泡形成,浆细胞和粒细胞浸润及不同程度的血管炎,滑膜细胞也随之增生.在这种增生滑膜细胞,或淋巴、浆细胞中含有可用荧光亲结合的抗原来检测出类风湿因子、γ球蛋白或抗原抗体复合物.

血管翳可以自关节软骨边线处的滑膜逐渐向软骨面伸延,被覆于关节软骨面上,一方面阻断软骨和滑液的接触,影响其营养.另外也由于血管翳中释放某些水解酸对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中的胶原基质的侵蚀作用,使关节腔破坏,上下面融合,发生纤维化性强硬、错位,甚至骨化,功能完全丧失,相近的骨组织也产生废用性的稀疏.

2.关节外病变有类风湿性皮下小结,见于约10%~20%病例.在受压或摩擦部位的皮下或骨膜上出现类风湿性肉穿肿结节,中央是一团由坏死组织、纤维素和含有IgG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形成的无结构物质,边缘为栅状排列的成纤维细胞.再外则为浸润着单核细胞的纤维肉芽组织.少数病员肉芽肿结节可出现在内脏器官中.

3.类风湿性关节炎时脉管亦常受侵犯,动脉各层有较广泛炎住细胞浸润.急性期用免疫荧光法可见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于病变的血管壁.其表现形式有3种:①严重而广泛的大血管坏死性动脉炎,类似于结节性多动脉炎.②亚急性小动脉炎,常见于心肌、骨路肌和神经鞘内小动脉,并引起相应症状.③末端动脉内膜增生和纤维化,常引起指(趾)动脉充盈不足,可致缺血性和血栓性病变;前者表现为雷诺氏现象、肺动脉高压和内脏缺血,后者可致指(趾)坏疽,如发生于内脏器官则可致死.

4.肺部损害可以有:①慢性胸膜渗出,胸水中所见"RA"细胞是含有IgG和IgM免疫复合物的上皮细胞.②Caplan综合征是一种肺尘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肺内肉芽肿相互共存的疾病,已发现该肉芽肿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沉积,并在其邻近的浆细胞中查获RF.③间质性肺纤维化,其病变周围可见淋巴样细胞的集聚,个别有抗体的形成.

淋巴结肿大见于30%的病例,有淋巴滤泡增生,脾大尤其是在Felty综合征.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称为类风湿病.

约80%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0~45岁,以青壮年为多,男女之比为1∶2~4.初发时起的缓慢,患者先有几周到几个月的疲倦乏力、体重减轻、胃纳不佳、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驱症状.随后发生某一关节疼痛、僵硬,以后关节肿大日渐疼痛.开始时可能一、2个关节受累,往往是游走性.以后发展为对称性多关节炎,关节的受累常从4肢远端的小关节开始,以后再累及其它关节.近侧的指间关节最常发病,呈梭状肿大;其次为掌指、趾、腕、膝、肘、踝、肩和髋关节等.晨间的关节僵硬,肌肉酸痛,适度活动后僵硬现象可减轻.僵硬程度和持续时间,常和疾病的活动程度一致,可作为对病变活动性的估价.由于关节的肿痛和运动的限制,关节附近肌肉的僵硬和萎缩也日益显著.以后即使急性炎变消散,由于关节内已有纤维组织增生,关节周围组织也变得僵硬.随着病变发展,患者有不规则发热,脉搏加快,显著贫血.病变关节最后变成僵硬而畸形,膝、肘、手指、腕部都固定在屈位.手指常在掌指关节处向外侧成半脱位,形成特征性的尺侧偏向畸形,此时患者的日常生活都需人协助.关节受累较多的患者更是终日不离床褥,不能动弹而极度痛苦.

约10%~30%患者在关节的隆突部位,如上肢的鹰嘴突、腕部及下肢的踝部等出现皮下小结,坚硬如橡皮.皮下小结不易被吸收,皮下小结的出现常提示疾病处于严重活动阶段.

此外少数患者(约10%)在疾病活动期有淋巴结及脾肿大.眼部可有巩膜炎、角膜结膜炎.心脏受累有临床表现者较少,据尸检发现约35%,主要影响2尖瓣,引起瓣膜病变.肺疾患者的表现形式有多种,胸膜炎,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类风湿尘肺病.周围神经病变和慢性小腿溃疡,淀粉样变等也偶可发现.

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功能状态的评定,无统一标准,但下述分类,易被接受.

Ⅰ级:病人完成正常活动的能力无任何限制.

Ⅱ级:虽有中度限制,但仍能适应.

Ⅲ级:重度限制,不能完成大部份的日常工作或活动.

Ⅳ级:失去活动能力卧床,或仅能应用轮椅活动.

1.一般都有轻度至中度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如伴有缺铁,则可为低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白细胞数大多正常,在活动期可略有增高,偶见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多.贫血和血小板增多症与疾病的活动相关.多数病例的红细胞沉降率在活动性病变中常增高,可为疾病活动的指标.血清铁、铁结合蛋白的水平常减低.

2.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免疫蛋白电泳显示IgG、IgA及IgM增多.C反应蛋白活动期可升高.

3.类风湿因子及其它血清学检查:类风湿因子包括IgG型RF、IgM型RF、IgA型RF,和IgE型RF等类型.目前临床多限于检测lgM-RF,目前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是聚苯乙烯微粒乳胶凝集试验(LAT)和羊红细胞凝集试验(SCAT),这两种方法对IgM-RF特异性较大,敏感性较高,重复性好,检测IgM-RF在成年RA患者中3/4阳性.IgM-RF高滴度阳性病人,病变活动重,病情进展快,不易缓解,预后较差,且有比较严重的关节外表现.类风湿因子阴性不能排除本病的可能,须结合临床.此外RF为自身抗体,也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一些与免疫有关的慢性感染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j?gren氏综合症、慢性肝炎、结节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此外正常人接种或输血后亦可出现暂时性FR(十).RA患者的亲属亦可发现RF阳性.正常人尤其是高龄者可有5%呈阳性,故RF阳性,不一定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但结合临床仍为诊断RA的重要辅助方法.

近来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协同核抗原抗体(抗RANA抗体)的阳性率(93%~95%),明显高于其他各种类型关节炎的患者(约19%)及健康人(约16%),可作为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项有力证据.

抗核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阳性率约10%~20%.血清补体水平多数正常或轻度升高,重症者及伴关节外病变者可下降.

4.关节腔穿刺可得不透明草黄色渗出液,其中中性粒细胞可达1万~5万/mm3或更高,细菌培养阴性.疾病活动期可见白细胞胞浆中含有类风湿因子和IgG补体复合物形成包涵体吞噬细胞,称类风湿细胞(regocyte).渗出液中补体的相对浓度(与蛋白质含量相比较)降低,RF阳性.

X线检查:早期患者的关节X线检查除软组织肿胀和关节腔渗液外一般都是阴性.关节部位骨质疏松可以在起病几周内即很明显.关节间隙减小和骨质的侵蚀,提示关节软骨的消失,只出现在病程持续数月以上者.半脱位,脱位和骨性强直是更后期的现象.当软骨已损毁,可见两骨间的关节面融合,丧失原来关节的迹象.弥漫性骨质疏松在慢性病变中常见,并因激素治疗而加重.无菌性坏死的发生率特别在股骨头,亦可因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而增多.

国际上沿用美国风湿病学学会1985年诊断标准,该标准于1987年进行了修订,删除了损伤性检查和特异性较差的关节疼痛和压痛,对晨僵和关节肿胀的要求更加严格.但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较西方国家为轻,标准第一条及第2条我国患者不尽都能符合,可以灵活掌握.现介绍如下:

1.晨僵至少1小时(≥6周).

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

3.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

4.对称性关节肿(≥6周).

5.皮下结节.

6.手X光片改变.

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

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需具备4条或4条以上标准.其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0%,均优于1958年标准(敏感性92%,特异性85%).

1、风湿性关节炎:本病多见于青少年,无明显性别差异,起病急.病变以侵犯大关节为主,有发热,关节红肿热痛显著,游走性也较显著.关节肿胀时间短,多在1-6周内自然消肿,无晨僵和肌萎缩,愈后不遗留关节畸形,X线检查无骨质改变.应用抗生素和抗风湿药治疗可获显效.2、强直性脊柱炎:本病以周围关节受累为主时需与类风湿相鉴别.过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为类风湿的一种变型,故称为中心型类风湿或类风湿性脊柱炎.现知强脊炎与类风湿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其特点为:青少年男性多见,,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HLA-B27抗体阳性,血清RF多阴性,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和脊柱,易导致关节骨性僵直,如果4肢关节受累,多为非对称性.X线表现为脊柱、骶髂关节间隙模糊、消失、椎间盘纤维环及骨化呈竹节状.

3、银屑病关节炎:本病与类风湿在临床上有许多共同点,如慢性起病,女性多发,对称性关节炎,受累关节出现畸形等,临床上对两者的区别有一定的困难.下述特点有助于银屑性关节炎的诊断:有银屑病的皮肤表现;不出现皮下类风湿结节;关节病变多发生在远端指关节和临近的指甲,并可出现腊肠样指;骶髂关节和脊柱也可受累;类风湿因子多阴性.

4、痛风性关节炎:本病多发生于中年男性,常有家族史,关节炎的好发部位为第一趾关节,常急性起病,数小时内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少数可侵犯踝、膝、肘、腕及手指关节,本病即使不经治疗,急性痛风也可在数日或数周内自愈.但饮食失调、外伤、手术,尤其饮酒后常诱发或复发,慢性患者由于持续高尿酸血症,形成痛风石,致使局部畸形及骨质破坏,别嘌呤醇、秋水仙碱等治疗有明显效果.

5、骨性关节炎:为退行性关节炎,又称增生性或肥大性关节炎.多发于中年以后,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5岁以上几乎普遍存在,病变主要限于膝、髋、踝、脊柱等经常负重的大关节和手指末端指间关节.临床上以局部疼痛为主,很少有肿胀,不伴肌肉萎缩.其疼痛特点是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无明显晨僵,血沉大多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X线表现在还没有广泛的骨质疏松时,即有明显的骨质呈“唇”样或“刺”样增生,但无关节面破坏和僵直.

6、结核性关节炎:本病常侵犯单个关节,为非对称性.好发关节依此为脊柱、髋、膝、足及踝关节等,可伴有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等结核中毒症状.关节病变持续进展,不同于类风湿的缓解与恶化交替进行.持续性关节疼痛较类风湿轻,但夜间痛较重.结核菌素皮试呈强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X线检查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局部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骨侵蚀,软骨下骨质破坏.抗结核治疗有效.

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其他风湿类疾病,早期出现手部关节炎时,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混淆,需注意鉴别.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类型

一、隐袭发病型

约占75%.首发症状常在关节,表现为关节晨僵、肿胀、疼痛,以近端指间关节尤其是中指指间关节最为多见,上肢比下肢常见,多呈对称性,持续数周,可有间歇性、游走性表现,阴雨天加重.常伴有低热、疲乏、无力、周身不适、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等.持续数日或数月后渐出现多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呈对称性改变,伴晨僵,发展为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2、急性发作型

约占8%-15%.起病较急,关节症状和全身症状均比较严重.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的、对称性的多关节肿胀,疼痛剧烈,伴晨僵、肌痛、淋巴结肿大,患者常需卧床,不敢活动,持续1~2个月,一般不发热,或有低热,个别患者出现内脏受累,多需适当治疗方能缓解.

3、间歇发作型

约占15%~20%.特点是少关节发病,每次1~3个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呈周期性,每次发作持续数日至数周,可自行消退,间歇数日、数周后又反复发作.任何关节均可被侵犯,但以指、趾、踝、膝关节多见,呈非对称性,个别呈游走性.以中老年多见,伴血沉快、类风湿因子阳性.预后良好,一般不引起关节破坏,不留后遗症.

4、成人Still病型

约占3%~5%.此型国内比国外常见.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突然高热,达39~40℃以上,可呈弛张热、间歇热、稽留热等热型,热程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不等,伴有躯干、4肢出现直径2~5mm的淡红色斑丘疹,不痒不痛,随热退而消失.多数患者肝脾肿大,白细胞增高,有核左移现象.亦可呈类白血病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RF阴性.关节症状开始不突出,一般只有少数关节受累,多为膝、踝、腕等大关节,部分患者只有关节疼痛而无肿胀,可随热退而减轻.多数在发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之后出现典型RA症状.此型患者可出现周期性的发作与缓解交替进行.

5、非典型性发作型

类风湿症状早期极不典型,往往先有长期低热,并有疲乏、易累、倦怠,无固定的关节、肢体酸痛等前驱症状,持续数月至数年之后,出现典型的RA症状.常以单关节开始发病,而以中指指间关节首发最为常见,其次也可以为掌指与指间关节、腕关节、跖趾关节或踝关节为首发关节.表现单个关节肿痛、活动受限、晨僵,常在6周以内出现第2个关节病变,后逐渐发展成典型RA表现.

6、幼年RA(幼年Still病型).

一、平时预防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病”的范畴,其发病是因受风、寒、湿邪的侵袭,以致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湿、瘀、痰痹阻关节.所以,应时时刻刻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再受风寒而使病情加重.

2、精神调理

1、注意生活规律性,保证睡眠时间,以使机体得到充足的修养.

2、防止精神刺激和精神过度紧张,保持愉快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过度的精神紧张可使体内内分泌产生紊乱,刺激血管收缩的物质如缓激肽、儿茶酚胺等增加,同样可使病情加重,这在伴有雷诺氏现象的患者更应高度重视.

3、饮食宜忌

饮食治疗只能做为缓解病人症状的一种辅助措施,正确调整饮食,也是预防症状再发的手段.不饱和的长链脂肪酸,如鱼油、夜樱草等,以及某些微量元素,如硒可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症状缓解,可减少疼痛和肿胀的关节数目,减少晨僵的时间、增加握力,缓解疲劳等.但是不能改变病程.但,有些食物如谷类(谷物、小麦、燕麦、黑麦)、牛奶、奶制品、茶、咖啡、红色肉类、柑桔属的水果等.病人吃这些食物后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反应,使RA的临床症状加重.此外,饮食中也不宜食用虾、蟹等,因这些海品属于发物,易引起疾病的加重与复发.

4、康复锻炼

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急性期不易活动,因为活动容易损伤关节滑膜而使关节炎症进一步加重,故此时期不应做过多的肢体关节活动.

2、急性期炎症控制后,即应开始积极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和体育锻炼.可根据关节活动程度,逐渐增加肢体关节活动量,功能锻炼应避免过度疲劳,以而保护关节的功能,防止关节进一步挛缩、强直和肌肉萎缩.锻炼遵守的原则: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后,有些病人认为生病一定与身体素质有关,因此尽可能地多吃自己认为有营养的食物.也有些病人听说本病与身体里的变态反应有关,因而担心食物过敏会引起发病或加速病情发展,夏天不敢吃冷饮,平时不敢吃鱼、虾、鸡蛋、豆腐、海产品,以至食谱单调,营养不全面.显然,这样做对疾病的好转和康复都是不利的.那么,平时饮食到底应该如何安排呢?

首先,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应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调,尽可能提高患者食欲,使患者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其次,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不宜服用于病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强的食品,如辣椒等,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的病人及阴虚火旺型病人最好忌用.糖类及脂肪也要少用,而脂类食物多粘腻,可使血脂胆固醇升高,造成心脏、大脑的血管硬化,并且对脾胃功能也有一定损害.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食盐用量也应比正常人少,因为盐摄入过多会造成钠盐潴留.

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类型的患者,其饮食宜忌也各不相同,分述如下:(1)风热型和湿热型:风热型主要症状为关节游走性疼痛,发热,咽痛,便秘,小便搜赤,苔厚,舌红,脉数或弦数,血沉也明显增快;而湿热型的病人可出现低热、胸闷、纳差、关节肿痛有积液、舌质红、苔白腻、脉滑数、血沉增快等表现.出现这些症状的病人应该多选用寒凉的饮食,如米仁粥、绿豆、生梨、豆卷、菊花菜、芦根等,可以协助清除内热;而不应食用温热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桂皮、酒等,因为吃这些会伤阴助火,加重症状.(2)寒湿型: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或有积液,纳差,大便搪薄,小便清长,畏寒,舌淡苔白腻,脉濡,血沉也增快.此型的患者应选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猪、牛、羊骨头煮汤,及姜、桂皮、木瓜、药酒等.(3)肝肾两虚型:这型患者可表现为关节疼痛畸形,肌肉萎缩,筋腱拘挛,畏寒,消瘦,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而血沉多不增速,或接近正常.此型患者可以多食一些补益的食品,如甲鱼肉、鸡肉、鸭肉、鹅肉、猪肉、牛肉、羊骨髓、胡桃、桂圆、芝麻等.

另外,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饮酒问题,也应根据病情辨证对待.因为酒性辛热,助阳生火,能祛散寒邪,所以一般若患者伴有寒湿的表现时,可饮用一些药酒类的酒剂.而伴有湿热之象的患者,则不适宜于饮酒,因为酒热伤肝,酒湿伤脾,如再浸入附子、肉桂、细辛一类的热药,会加重内热和肿痛.此类病人如欲服药酒,可选择清凉性的药物浸入酒中,使药酒性质偏凉.对于一些不会饮酒的病人,可以稀释或加入调料调味后饮用.

类风湿关节炎(下称类风关)是一种对称性、进行性和破坏性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本病的误诊率可高达27.6%~40%,是使中青年丧失劳动能力和致残的“元凶”之一.类风关至今病因不甚明了,也无特效药问世,但它并非不治之症,只要掌握好以下要诀,本病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一是“早”字,诊病力求早.在发病12周内,称非常早期类风关,主要病变是关节滑膜炎症,此时的治疗效果极佳.随着病程的进展,软骨和骨质逐渐被侵蚀,病程在2年内将有50%骨破坏,5年者将达75%,这时的治疗就比较棘手了.所以早治是关键.对患者来说,只要发现自己有关节疼痛,尤其是手足关节部位的肿痛,应及时上医院诊治,不可延误.

2是“专”字,治病找专科.类风关虽是一个常见病,但它是一个免疫性的疑难疾病,所以就医最好前往正规医院或专科医院,找有经验的风湿免疫专科医生治疗.因为慢作用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既有治疗作用,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所以,驾驭这类药物的应用,把作用发挥得最大,把毒副作用降到最低,是一个专业医生需要修炼的技艺.

3是“长”字,求稳须长期.由于类风关是与遗传和免疫因素有关的疾病,根治具有很大的难度,待到复发时才感悟到后悔晚矣.

念好“3字经”是制服类风关的一半.如果说“3字经”是主要针对病人而言的话,那么,走好“3步曲”重点是要求医生的.“3步曲”是要求一个医生把治好病的愿望,变成能治好病的临床效果的实践过程.

第一步是截断遏制法.当类风关发作或处在活动阶段,症状比较严重,检测的一些指标,包括血沉、类风湿因子和血小板等都会明显增高,此时宜采用截断遏制法,阻断病势的进展.以西医药为主导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类药物,力争在最短的时间里使症状减轻,异常指标逐渐回落,甚至基本接近正常.

第2步是扶正调免法.适用于治疗期或维持期,这阶段可以继续使用细胞毒类药物,同时施以扶正培元的中医药治疗,可发挥其独特作用.气虚者可用人参、黄芪、白术,贫血者选当归、芍药、熟地、川芎,肾虚者用仙灵脾、巴戟天、苁蓉,通络搜惕类药物可酌情加减.中西药物配5适宜,可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和“标本兼治”的功效.

第3步是固本康复法.这阶段相当于疾病缓解期.经过上述两个阶段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已经控制,各项实验室指标也都恢复正常.这时候可以采用中医药固本培补为主导,西医药可减量或间歇服用.患者经过疾病的长期折磨,组织的破坏和骨与软骨的损伤,需要有一个修复匡正的过程.按照祖国医学的理论,补气生血,血气充肾,肾主骨,骨生髓,肾气盛,筋骨坚,为此可施以补肾活血、壮骨填髓、益气健脾、滋阴养血等诸法,并可依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参照有关指标,变通而灵活地应用,以追逐“治病力愈”境界.

类风关的康复,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其间不但需要专业医生的精心治疗,更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树立信心和保持良好心态.概括其类风关的康复秘诀:早期诊治+医生经验+医患合作=成功.

天气时冷时暖,刚露脸两天的太阳又被灰霾所遮盖.随着一股冷空气的到来,天气又会变得阴冷潮湿.这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很大的影响.

专家提醒关节炎病人遇到潮湿、阴冷的天气,会加剧关节疼痛.所以遇到这种潮湿的天气,类风湿患者不仅要注意保暖,更要注意保护关节,以免症状加剧.

类风湿关节炎多发见于中年妇女,虽然病因不明,但通常都会与中年妇女的身体内环境有关,而且繁重的家务劳动会加重病情.这种疾病最常侵犯小关节,而且起病时常常不被人发现.隐匿型类风湿关节炎占类风湿关节炎的60%-70%,典型情况是几周内逐渐起病,手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全身出现不适和乏力、低热、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最明显的就是手指的关节红肿、疼痛,甚至变形.

在阴冷、潮湿的气候环境中,类风关患者更应该注意保护好关节,尤其要注意保暖,不做事时可以戴手套,因为寒冷会使血管收缩,而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疼痛就会加剧.

日常生活中,用正确的方式使用关节,可对关节起到保护作用,而错误的姿势或用力不当会使关节发生疼痛、受损,甚至加重畸形.以下介绍几种正确的方法:

1、用手拿起碗、碟或其他重物时,尽量用双手而不用单手;用掌面和手腕托持,而不要用手指拿着.

2、挽购物袋等重物时,不要用手指挽住受力,应放在前臂上,以减轻手指负担.

3、对髋、膝和脊椎关节的保护,能坐着做的工作,就不要站着做,更不要弯腰做,以减轻脊柱的负担.应注意间歇性休息,经常变换姿势.

“医食同源”,所以自古就有利用食物防治疾病的方法,简称为“食疗”.食疗具有方便、可长期服用而无副作用(当然需要对症选食)的特点,特别适用于慢性病变.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而言,食疗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疗法,占有重要地位.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不同食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症状的作用:

①苦瓜、苦菜、马齿览、丝瓜等食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缓解局部发热、发痛等.

②薏仁、豆腐、芹菜、山药、扁豆等食物,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可用于缓解肿胀症状.

③蛇类、虫类等活血通络祛风止痛的食品,既可做菜,也可泡酒后饮用,可以缓解局部的红肿热痛症状,还可起到防止病变向其他关节走窜的作用,因此是作用较强的食物.

④刚开叫的公鸡,配150克生姜(切成片),在锅中焖炖,不放油盐,可放少量白酒,1天内吃完.隔1周再服1次.公鸡仔具有补虚益肾暖胃祛寒的作用,可缓解局部疼痛、关节肌肉无力.

⑤童子鳝鱼0.5干克,阴干,泡入1千克白酒中,1个月后即可饮用.每次饮酒50毫升,每天2次.童子鳝鱼性温善窜,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等功能,可缓解局部红肿热痛,防止病变向其他关节走窜,并对肩肘关节活动障碍效佳.

⑥多种青菜、水果可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的需求,同时具有改善新陈代谢的功能,可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从而缓解局部的红肿热痛症状.

⑦香菇、黑木耳等食品,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缓解局部的红肿热痛等症状.

⑧瘦猪肉200克,辣椒根150克,共煮汤,调味后服用,每日分2次服.可以缓解剧烈疼痛症状.

总之,很多食物都可以起到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症状的作用,但我们选用食物时一定要对症,否则会影响效果.这里的对症主要是根据中医学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归为痹症,并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4型.根据不同的类型选用不同食品.一般而言,风痹宜用姜、葱等;寒痹宜用胡椒、干姜等食品;湿痹宜用苡仁、山药等;热痹宜用冬瓜、丝瓜、绿豆芽等.

在我们日常饮食中,有些食物能明显地加重病人症状,若能稍加注意便可避免不必要的痛苦与心理压力.那么,哪些食物可加重症状呢?

(1)高脂肪类: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能产生酮体,而过多的酮体,对关节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故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类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烧汤也宜少放油.

(2)海产类:病人不宜多吃海产品,如海带、海参、海鱼、海虾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体吸收后,能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盐结晶,使关节症状加重.

(3)过酸、过咸类: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鸡、鸭、鱼、肉、蛋等酸性食物摄入过多,超过体内正常的酸碱度值,则会使体内酸碱度值一过性偏离,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体内一定量的钙、镁等离子,而加重症状.同样,若吃过咸的食物如咸菜、咸蛋、咸鱼等,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而加重患者的症状.

1.忌任意滥用.患慢性病的老人应尽量少用药物,尤其切忌不明病因就随意滥用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疾病治疗.

2.忌品种过多.尽管老年人患病时可并发多种病症,但须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用药.一般先服用急重病症的药物,待病情基本控制后,再适当兼顾其他方面的药物.谨防出现服药一大把,样样病都治的现象.

3.忌时间过长.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对药物和代谢产物的滤过减少.故老人用药时间过长,会导致不良反应和引起自己觉察不到的副作用.

4.不遵医嘱.有些老人凭借自己“久病成医”的所谓“经验”,不经确诊就随便用药或加大用药剂量.这种做法对体质较差或患多种慢性病的老人尤为危险.

5.忌生搬硬套.有的老年人看别人用某种药治好某种病便仿效之,忽视了自己的体质及病症差异.

6.忌乱用秘方、偏方、验方.老年人病多为长期、慢性病.极易出现“乱投医”现象.那些未经验证的秘、单方,无法科学地判定疗效,凭运气治病,常会延误病情甚至中毒,添病加害.

7.忌滥用滋补药.体弱老年人可适当辨证地用些补虚益气之品,但若为补而补,盲目滥用,可变利为害.有的老年人把从商业广告上看到的滋补药当作“平安药”,稍有不适,不问情由,取来就用,有的甚至长期服用,结果造成脏器损害.民间就有“药不对症,参茸亦毒”的说法.

8.忌朝秦暮楚.有的老年人治病用药“跟着感觉走”,今天见广告中说这好,便用这药;明天见夸那,又改用那药.用药品种不定,多药杂用,不但治不好病,反而容易引出毒副作用.

9.忌嗜药成瘾.有的老年人因食欲不佳,便经常服用助消化药;因睡不好觉便老依赖安眠药……,这样长期用药,既会成瘾,又会给机体造成某些毒性损害.

10.可用可不用以不用为好.如便秘者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即可解决.失眠者可头南脚北,和地磁力线平行,能使人睡得香甜.

晨练和散步不仅可增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体质,促进其康复,而且可以增加关节的适当活动,从而减少关节僵直与畸形,减少残疾的形成.其主要方法有:

(1)快速走路和倒走.这是一般人容易掌握而且能坚持的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所谓快速走路,即每分钟120步,时间由短到长.所谓倒走,即退着走,在平道上或广场上进行,每次100—200步,可与快速走路交替进行.体质较好的病人,还可进行快跑、长跑和变速跑.

(2)太极拳、太极剑、5禽戏等中华传统武术.

(3)气功.

(4)骑自行车,跳老年迪斯科、传统舞蹈、健美操等.

(5)也可以进行关节体操等简单的关节功能锻炼.

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身体情况及自己的爱好等选择1—2种.病情较轻的可选择动作复杂、活动量大的活动如太极拳、太极剑、老年迪斯科等;病情较重,行动不太方便的可选择动作简单、活动量少的活动如散步、慢跑、气功等.病人也可针对自己的病变关节来选择不同部位的关节体操.

类风湿关节炎系慢性病,因此除吃药打针外、还必须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疗效,巩固“战绩”.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选择衣服的标准应该是舒适、轻巧和容易穿脱.如小钮扣往往难以扣上,而拉链和尼龙带则比较容易使用.若是拉链,则可在末端加一个环,并带一个构形柄,便于上下拉动.冬季的衣服当然要暖和,但不宜太重.鞋的大小要合适.应选择轻便柔软的硬底软帮鞋,鞋带宜用松紧带代替.深的素色鞋有助于掩盖畸形的足.

在大多数情况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除了少数人因某些食物引起反应而不宜食用外,并没有必须禁忌的特殊食物.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若工作和居住的地方潮湿,应积极创造条件,尽量加以改善.即使条件优越,处于现代化的环境中,也有加以注意的必要,如夏季应用电扇、空调等时,应该适度适时.

在工作中,应把自己的病情告诉一起工作的其他人,以便使他们能有所了解,必要时另行安排适当工作.在做家务时,也要讲究“艺术性”,应干片刻歇片刻,经常变换0活和姿势.熨衣服等许多0活可以坐着干,使用长把工具可以减少弯腰.注意厨房的工作台平面都应在同一高度,使盛有熟食的平锅和盘子可以沿着平面滑动而不需端起来.用凳子坐着淋浴比盆浴更安全.在马桶上装上高起的塑料垫座,并在周围装上扶手,使具更适合于病人等等.

用木块将床垫高,使得上床更容易,在床边放一张椅子用来帮助起床.餐桌和办公桌可用砖或木块调节到合适的高度.选用支撑下背部的,并不要太软和太矮的椅子一对支架和双拐是首先帮助某些人行走的最好方法,但并不能使双腿更强壮,应让病人在温水中锻炼大腿肌肉,并鼓励病人拄棍行走.拐棍的末端应装上橡皮,以防止滑倒.少数病人需要靠轮椅助上一臂之力.病人的手臂如果有足够的力量,可以自己推动轮椅;手僵硬的人需要将轮子的推圈包上垫子或戴手套.

衣食住行虽属琐碎,但人人都离不开,合理安排衣食住行既有一定的实用性,又有一定的科学性,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必须十分注意,以助早日康复.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因为其病因尚未肯定,又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仍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在国内外对本病的治疗方法甚多,尽管如此,仍然属于难治性疾病.由于不少患者只依赖于某种药物或某种治疗方法,常常过多地休息而忽视关节功能锻炼,因而加重了关节的僵硬和畸形,丧失了自理生活或劳动能力.不仅患者本人遭受病痛的不幸,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尤其是当前过多强调休息的治疗方法,不利于体质的恢复、关节功能的保持和恢复.

根据我们的体会,类风湿病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尤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的体质与关节功能锻炼,要动静结合,以动为主.主动锻炼与被动锻炼相结合,以主动锻炼为主.切不可因关节疼痛而放弃功能锻炼,并且这种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或“3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坚持体质或关节功能的锻炼,绝大部分患者恢复了体质,保持了较好的关节功能.而未坚持锻炼者体质日见衰弱,4肢甚至全身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关节僵直、变形,而成为终身残废.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是保持和恢复关节功能的重要措施.我们还认为类风湿病的关节畸形并不是本病的必然结果,只要诊断及时,治疗合理,注意康复锻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乐观精神,就能使病情减轻.切不可因为锻炼时的轻度不适或疼痛而放弃功能锻炼.过多地生活照顾,不利于病人的功能恢复,凡是病人自己能做的就不要求助于人.在关节功能的康复锻炼时,一定要进行整体锻炼,这样就可能保持整体关节、肌肉的平衡.但也不宜急于求成,以免发生意外.据研究,康复锻炼可以起到以下作用:保持关节动度,避免僵直挛缩;防止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张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变局部营养状态;振奋精神,增强体质,增强康复的信心;有利于5脏6腑、气血功能的保持与加强.再配合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一定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学认为,医食同源,食物用得适当也可以对疾病的恢复起很大作用.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很重视饮食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它指出,5谷为养,5果为助,5畜为益,5蔬为充,简要地说明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寿亲养老新书》说:人若能知其食性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食疗确有补充人体营养物质,改善病人体质,提高病人抗病能力和防病治病的作用.

在选择食疗物品时一定要对症,不加选择地滥补不仅起不到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反而会加重病情.一般而言,风痹者,宜用葱、姜等辛温发散之品;寒痹者,宜用胡椒、干姜等温热之品,而禁忌生冷;湿痹者,宜用茯苓、苡米等;热痹者,一般是湿热之邪交织在一起,药膳宜选用黄豆芽、绿豆芽、丝瓜、冬瓜等食品,而不应用羊肉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药膳一般不应采取炸、烤、熬、爆等烹调方法,以免其有效成分遭到破坏,或者使其性质发生改变而失去治疗作用.应该采取蒸、炖煮或者煲汤等烹调方法,以保持食物的食性不变.另外,一次烹制也不要太多,以免一次吃不完造成食物发馊变质而改变食性,使作用降低,甚至会引起食物中毒.

动手制作药膳时,患者可根据各自的病情、家庭经济情况、当地资源条件酌情选用下列处方:

(1)辣椒、生姜、大葱各9克,同面条煮食,趁热吃下,以出汗为度,每日2次,连服10日.本法对寒型顽痹有益.

(2)苡米50克,糖50克,干姜9克.先将苡米、干姜加水适量煮烂成粥,再调白糖服食.每天1次,连服1个月.本方对寒痹患者有益.

(3)薏苡仁、木瓜、伸筋草、干年健各60克,用纱布包好,与猪脚1—2只,放入瓦堡中,再放入适量水,小火煨烂,去渣,不放盐,吃肉喝汤,分两次食用.本方宜于顽痹者食用.

(4)5加皮50.100克,糯米500—1000克.将5加皮洗净,加水适量,泡透煎煮,每30分钟取煎液1次,煎取2次.再将煎液与糯米同煮成糯米干饭,待冷,加酒曲适量拌匀,发酵成为酒酿.每天适量佐餐食用.本方适用于湿邪偏胜、重着酸楚的湿痹.

(5)生川乌头3—5克,大米50克,姜汁10滴,蜂蜜适量.将川乌头捣烂研为细末,先煮沸米粥,后加川乌头末,改用小火慢煮,熟后加入姜汁、蜂蜜,搅匀再煮片刻即可.早晚餐服用,5—7天为1疗程.本方适用于风痹.

(6)黑大豆1千克,松节200—300克,黄酒250克.用小火将黑豆煮至酥烂,收水晒干.每次50粒黑大豆,随时嚼食,每日3次.本品具有补脾肾、强筋骨、通血脉、祛风湿、除骨寒等功能,适用于寒痹.

(7)粗大鳝鱼(每条250克以上)4—6条,剖去内脏,阴干,研细粉,瓶贮备用.每次鳝粉10—15克,黄酒2—3匙,开水冲服或调粥服.每日服2次,2个月为1疗程.鳝鱼祛风力强,能补虚助力,通利血脉,善治3痹,风甚者更宜.

(8)童子鳝0.5千克,用绳系尾,悬于窗口处阴干,白酒1千克,浸泡1个月后饮酒.每日2次,每次l匙,2个月为1疗程.童子鳝性温善窜,能活血舒筋,驱风除湿.本方对肩肘痛不能上举的顽痹患者,效果尤佳.

(9)鲜鳝鱼(拇指粗)10条,黑豆500克,共捣烂,风干.每日服10克.

(10)白番鸭肉1千克,植物油1匙,黄酒3匙,炖鸭酥烂,喝汤,吃肉及果,分2—3天吃完.白番鸭补脏腑,强筋骨,胜风湿.本方功能祛风除湿,润5脏,利筋骨,适用于风湿筋骨痛.

(11)猪瘦肉100克,辣椒根90克,共煮汤,调味后服食.每天1次,连服5—7天.本方对寒邪偏胜,疼痛剧烈的寒痹患者有益.

(12)蛇肉250克,胡椒根或胡椒40—60克,放砂锅内加适量水,炖汤调味服食.每日1次,连服数天.本方适用于风邪偏胜,痛无定处的行痹.

(13)柳枝或西河柳50—100克,水煎服.每天1次,连服14天.本方对热痹患者有益.

(14)黄花菜根50克.将黄花菜根水煎去渣,冲黄酒内服,每天2次,连服数天.本方适用于热痹患者.

(15)茄子根15克,水煎服.每天1次,连服数天.也可用茄子根(或白茄根)90克,浸入500毫升白酒中,3天后服用,每次饮15毫升,每日2次,连服7—8天.本方适用于热邪偏胜,红肿热痛的热痹患者.

总之,药膳应营养丰富而全面,容易消化吸收且适合于自己的病情.

摘自清华中医骨病康复网《清华中医骨病研究》

关节炎根据病因可分为: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骨性关节炎及化脓性关节炎

1、风湿性关节炎为风湿热的表现之一,多见于成年人,常发生于膝、肩、肘、腕等大关节,发病多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出现游走性关节痛、肿及发热和其它风湿热的表现.

2、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青壮年,起病缓慢,常发生于手足小关节及骶髂部,并逐渐累及全身关节.初始患病关节亦表现出红、肿、痛及活动不便等,久则关节畸形或强直.

3、外伤性关节炎多因外伤或持续慢性劳损引起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或形成骨刺,表现为患病关节肿、痛及运动障碍,易发生在持重关节、如肩、膝、踝等关节,运动员及青壮年中多见.

4、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最常见的关节病变,骨关节炎的名称极多,如肥大性骨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变性性关节炎、增生性骨关节炎或骨关节病,均指一种病,国内统一使用骨关节炎.其患病率随着年龄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发.骨关节炎以手的远端和近端指间关节,膝、肘和肩关节以及脊柱关节容易受累,而腕、踝关节则较少发病.骨性关节炎由组织变性及积累性劳损引起,多见于肥胖超重的中老年人,最常发病的部位是膝、手指、颈、腰椎等处,症状主要为关节疼痛、僵硬(经轻微活动后会觉疼痛减轻),重者可出现关节肿胀、肌肉萎缩等.

5、化脓性关节炎往往由细菌侵入关节腔引起,多见于少年儿童,常发生于髋关节,主要症状为局部红、肿、痛、热和功能障碍,以及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关节炎或何种类型的关节炎,均应及早诊治,以免导致永久性关节功能障碍甚至致残.

文章转载于:快速问医生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2
次 | 评论:
10
条 | 好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