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中医讲究冬病夏治
作者:寻医问药网 发布日期:2013-12-11 11:24:55 浏览次数:2 标签:慢性咽炎/扁桃体炎 有人工审核  3个月以内 

中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其治疗方法到现在也是广为流传,很多中医理论被现在的疾病治疗所采纳。“冬病夏治”是中医防治疾病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祛除。冬季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而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冬病夏治”疗法,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

“三伏贴”又名天灸,源自于清朝,清·张璐《张氏医通·诸气门下·喘》曰:“冷哮……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三伏贴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理论,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夏季三伏日,自然界阳气最旺盛,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念,人体的阳气、经络气血流注均最旺盛,此时采用一些生姜、白芥子等辛温的药物,贴在疾病相应的穴位上,两阳相合,可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经中医辩证属虚寒证的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痛,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遗尿、厌食;颈肩腰腿痛、虚寒头痛、痛经、胸腹痛等疾病亦可贴敷。若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并以纯天然、无副作用而深受人们欢迎。

传统的三伏日是由二十四节气中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而三伏日是指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和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遵照古籍,这是一年之中最炙热的三天,亦即所谓的初伏、中伏、末伏,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2014年头伏:7月18日-7月27日;中伏:7月28日-8月06日;末伏:8月07日-8月16日。

文章转载于:寻医问药网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2
次 | 评论:
10
条 | 好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