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家庭医生在线视频频道
作者:家庭医生在线 发布日期:2013-12-11 11:24:55 浏览次数:1 标签:糖尿病 1年——5年 3个月——1年 

餐后高血糖的问题是我们一直希望能引起广大糖尿病患者注意的,本期家庭医生在线就请到了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副主任李焱博士,为我们讲一下餐后高血糖的危害。

家庭医生在线: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家庭医生在线的专家访谈节目,近来我们一直在关注2型糖尿病的问题,特别是餐后高血糖的问题我们也一直希望能引起广大糖尿病患者的注意,今天我们就请到了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副科主任李焱博士。为我们讲一下餐后高血糖的危害。

李医生您好,欢迎您参加我们的节目。我想先请问您,在中国,现在新诊断的糖尿病病人是单纯餐后高血糖的比例多,还是空腹高血糖的比例多,还是这两者同时高的比例多?

李焱:那么在中国呢,我们流行病学的资料主要是来自上海贾伟平教授他们做的一个新诊断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跟空腹血糖的比例分析,文献发表在国外一个非常好的专业杂志上。根据里面的结果,单纯空腹血糖高的病人的大概只有12%,单纯餐后血糖大概将近50%,也就是49%,空腹跟餐后同时升高的两种都升高的40%左右,也就是39%。从贾伟平教授他们对4个区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而言的话,按照他们的研究,餐后血糖升高的比例是相当多的,而单纯的空腹血糖只有不到20% 。

家庭医生在线:那么您认为这种比例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餐后高血糖比较多呢?

李焱: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就是这样一个规律,我们正常的血糖水平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最先是餐后血糖升高,或者是糖负荷血糖升高是最早发生的,跟着是空腹血糖的升高。空腹血糖升高一定时间后才会出现夜间0到4点的血糖的升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跟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及血糖水平自身的变化是有关系的,因为现在发现夜间在熟睡的时候,在0—4点睡得最好的时间, 是机体最敏感,也是血糖最低的阶段,也是最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时间。

家庭医生在线:就是说一个患者他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升高,实际上是一个病程来决定的。

李焱:是的,早期的糖尿病患者首先的表现就是餐后血糖的升高,接着才是空腹血糖升高。

家庭医生在线:所以说,新发的高血糖里面餐后高血糖的比例比较多。

李焱:新发的还不能这么说,确切的说应该是新诊断的,因为很多病人来的时候我们是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得的。如果你是每年一次体检,去年还没有,今年出来了,那肯定是先反映在餐后高血糖,这个就是新发的。但是很多糖尿病人来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所以我们只能说他是新诊断的。病程越早,越早发现的,都是餐后血糖升高为主。

家庭医生在线:那您能介绍一下餐后高血糖主要有哪些危害呢?

李焱:首先就是糖尿病所确定的诊断标准,就是根据糖负荷后两小时的血糖决定的,也就是说OGTT做的两小时血糖测量的标准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标准不是几个专家坐在一起谈话就定出来的,而是根据是否出现糖尿病所特有的微血管病变来判断的。根据以往的研究,如果糖负荷后两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的人群,在未来发生眼底视网膜病变的几率是明显急剧升高的,而如果小于这个值的人,往往眼底视网膜病变的几率就明显减轻。所以大概就知道了餐后血糖的危害性就是糖尿病所具有的特有的危害性。以往糖尿病并发症就包括眼底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跟餐后血糖升高是相关的,只要OGTT的值超过11.1的,发生这些并发症的危险性就会明显升高,这是针对所有糖尿病病人是这样。近年就发现它跟大血管病变也有关系,大血管病变并不是糖尿病所特有的,没有糖尿病的人也会发生冠心病啊,高血压,心肌梗塞。那么最近就发现,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升高的话,更容易发生这些大血管病变。而且大血管病变跟餐后血糖尤其是跟餐后血糖带来的波动非常密切,跟空腹血糖以及代表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则没有那么明显的关系,所以餐后血糖的升高一个糖尿病本身具有的危害它就有,同时它也是导致大血管病变的一个危险因素。

家庭医生在线:那反应在这个系统里具体会有哪些疾病呢?

李焱:糖尿病所特有的主要是眼睛,到一定时候导致眼底出血甚至失明;如果是在肾脏,就会出现肾功能不全等,甚至还要洗肾;还有一种长期血糖没控制好的,就会四肢麻木、疼痛。这些是糖尿病所特有的。还有一种呢就是非特异性的,就是它不是糖尿病所特有的,但是它一旦和糖尿病加起来就会促进这种疾病的发展。比如冠心病,大家在同样的年龄同样的性别都会得冠心病,但是一旦得了糖尿病,它的发展速度快,进展速度快,愈后也差。在西方那里主要就是体现为冠心病,亚洲人主要就是脑中风,实际就是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是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控制好血糖,会导致寿命减少,死亡死的更早的话,往往是决定于大血管病变,而微血管病变主要危害是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家庭医生在线:那么怎么能避免这种危害或者说预防餐后高血糖的发生?

李焱:预防是没办法预防,只能说是治疗。因为出现了糖尿病就意味着餐后血糖肯定高。

如果是说餐后高血糖的预防那就涉及到糖尿病的预防了,就是怎么样来早期发现高血糖。我们知道人的基因几百万都没有变化,变化的是我们这几十年的生活方式,开玩笑我们会发现糖尿病的发生率和市场上猪肉的销售额是成正比的,和汽车的销售量越高,糖尿病发病率越高。涉及到糖尿病的发病的机制,就是生活方式的不良,西化相关,其实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很好的,可是有多少人按照传统的生活习惯生活呢。也就是这样就造成我们活动的减少,饮食结构的变化,脂肪、酒精等等的增加等。肥胖及活动的减少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所以要预防的话,应该是减少饮食摄入,增加体育活动,减小压力等也是可行的治疗方法。其实现在很多十几岁的小孩看起来胖胖乎乎的看起来是很健康,实际上很多的OGTT测量的餐后血糖水平都已经达到了糖尿病诊断的标准。所以最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干预,是最好的预防糖尿病也是餐后高血糖的方式,当然我们之后就要涉及到治疗的方式。

家庭医生在线:那刚才您说的那些餐后高血糖的危害,那既然餐后高血糖已经高了的话,那些危害能有什么办法预防呢?

李焱:餐后血糖其实本身病人和医生会有些疑问,就是为什么餐后血糖高,空腹血糖也高,为什么就餐后血糖跟大血管病变有关系,空腹血糖跟大血管没关系?好像是在玩文字游戏或者数学游戏,其实不然。

其实餐后血糖带来的是所谓餐后血糖的波动,大家知道餐后血糖不会持续多长时间的,就是你进餐以后就很高,随后很快又恢复正常,大概是四五个小时,其实这四五个小时就是隐藏着血糖升高到降低的过程。这种过程按照自然界的规律来说,危害也是最大的。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是洪水涨起来涨到一定程度不动的话还没关系,怕的是涨起来又退下去涨起来又退下去,这样对大坝或者河堤的损伤是最大的。人体也一样,血糖一下高一下低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是最大的,持续性的血糖升高反而影响不大。所以餐后血糖的控制其实就是控制血糖波动的问题,换个名词也就是血糖变异,就是同一个时间今天高了明天低了又高了,这样的过程是我们需要控制的。减少餐后血糖波动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减少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另一个方面就是要防止低血糖,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到目前为主,预防血糖波动有几种方法,非药物的典型的就是少吃多餐,每一顿不要吃太多,就是吃的八九成饱;另外一个运动可以增加血糖的利用,所以吃晚饭之后去散散步也是减少餐后血糖波动的方法。涉及到药物的方法,以前的作用机制就是延缓碳水化合物变成葡萄糖的过程,就是α糖苷酶抑制剂。另外的角度,就是发明的一些胰岛素促泌剂,促进体内胰岛素分泌,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就是胰岛素不够,针对这个使用一些药物促进,从九六年开始上市的,典型的就是瑞格列奈,俗称的诺和龙,还有就是那格列奈,也就是唐力,可以在餐前十五分钟服用,它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餐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最新的国外有一些药物,但国内还没有上市,就是GLP-1类似物或者DPP-IV抑制剂,这些药物都是降低餐后血糖的。我们正在做三期临床,大概会在一两年内得到国家批准,希望在国内上市。

家庭医生在线:那就是两方面来做,一个是药物治疗方面一个是运动饮食来做,两方面结合来做。诊断和没诊断之间的关系,他可能已经有餐后高血糖症状了,但是他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诊断出来,那这个期间的餐后高血糖可能就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那这个情况对并发症的影响是不是有很大影响呢?

李焱:这里面分两种情况是比较合适的。我们正常人OGTT两小时正常值是不超过7.8的,但是我们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11.1,这就是说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还有一个阶段,WHO认为这个是高血糖的中间状态,美国的专家认为这是一种糖尿病前期,就是超过7.8又不到11.1,我们叫糖耐量异常,或者说糖耐量减退。其实这部分人群大血管的危险性已经开始升高了,到底需不需要干预现在仍然有争议的,但是现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这部分人群进行干预可能是比较合适的,但是现在还没有正式地把它列为疾病,那就谈不到治疗的问题。但是未来一两年可能会会对这个问题重新有个认识。对这类人群按照糖尿病来处理比较合适,但不一定要吃药,生活方式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对这类病人怎么能够早期发现,只能靠OGTT检查来发现。而普通检查的空腹血糖是发现不了这些问题的,所以现在建议40岁以上的人、肥胖的人、有家族史的人、出现过血糖妊娠升高的妇女这些人群都应该每年做一次OGTT的检查,就是通常说的喝葡萄糖水才能做。有的时候医院说做餐后血糖,但是餐后血糖不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它只是代表一种随机血糖,因为你吃了饭来医院抽血,也不管你吃了什么东西,吃了多少,这个只能代表随机血糖,这个时候的血糖不像75克葡萄糖喝下去以后所能达到的血糖值。

家庭医生在线:刚才你也说,一定要长期稳定的血糖指标,那我们应该控制的目标大概是多少?

李焱:我们正常的血糖值,或者说我们的随机血糖,或者说我们吃完饭以后的血糖,一般正常来说正常人都不超过7.8的,最理想的目标是把餐后血糖控制在7.8以下,但在现实现有的治疗手段情况下,还很难达得到。所以,这个目标值在全世界还不是非常统一,是有争议的。比方说,国际糖尿病联盟就要求把餐后血糖值控制到7.8以下,美国的ADA(美国糖尿病协会)和加拿大糖尿病协会认为把餐后血糖值控制到10以下。所以,这个要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病程,还有不同的疾病状态来考虑问题。

具体而言的话,像年轻人,四十多岁、五十多岁,都是没有什么心血管病并发症的这些人群,他又使用了一些不容易低血糖的药物,那么为什么不把他的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呢?但是对于一些年纪比较大,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已经有冠心病的人群了,这时候就不要为了降低血糖而降低血糖,一定要把血糖降到7.8,这样可能就会付出一些低血糖的代价,反而得不偿失。所以,对这组人群可以控制在10以下,也是可以接受的。一般来说,10以下以后,对你的伤口愈合,对你的生活的影响,基本上都非常少的了。糖尿病出现的所谓“三多一少”症状,往往血糖都非常高的,10以下是不会出现这些症状的。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可能要考虑其他的问题。所以说要根据不同的年龄、病症来考虑这个问题。最近美国刚刚结束的那些糖尿病年会也分析了一些以前的一些研究,就发现如果年龄都在65岁以上的、病程很长、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这些病人如果已经是20年了,这个时候你再来严格控制血糖,要把血糖控制到正常值以下,反而是死亡率增加的。在16年到20年的这种病人,你再严格控制血糖值也没有什么好处。小于15年的病程,那就严格控制就可以带来很多好处。

总的意见,借用刚刚卸任的美国ADA主席的一句话,我们治疗的是糖尿病,而不是高血糖。不要因为仅为了降血糖而带来不必要的后果。所以,控制目标对于一般人群,餐后血糖控制在10以下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对于一些年轻的、低血糖耐受程度比较好的、不会有心血管病发症的控制在7.8以下,这样可以减少微血管病变的好处。

家庭医生在线:对于年龄比较大的稳定就好,不用太低。

家庭医生在线:刚才药类方面你说过几类的药物是能比较好的控制餐后高血糖的,饮食方面我们也一直的说。其实糖尿病病人觉得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降,很大的一方面原因是因为什么都不能吃了,很多患者都有这方面的烦恼。

李焱:其实这是个误区,以前总认为糖尿病病人一旦得了糖尿病以后就很多东西都不能吃。我曾经见过一个极端的事例,病人为了避免自己的血糖升高,那么早餐吃红豆,中午吃黄豆,晚上吃黑豆,一天到晚就以豆类为食。因为豆类里面含有的糖分比较少,相对来说,跟米饭比较还是少一些的,这样吸收起来就比较缓慢,餐后血糖不是那么明显地升高。但是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首先,糖尿病不是靠饿来解决问题的。糖尿病为什么会血糖高?那是因为机体运用不了葡萄糖,但是并不意味着糖分机体就已经够了,就像很多汽油在那里,但是你的车的发动机坏了,你的油没有进到这个汽车里面,你根本用不了。那你不能说因为油多了而用不了,你不能用其他的方法来减少它的供应,而是应该把油充分利用起来,也是一样的道理。其实我个人认为,糖尿病病人绝大多数食物都是可以吃的,比如西瓜、雪梨,他们都认为这些非常甜的东西都不能吃。其实碳水化合物,米饭吃起来,你说甜不甜?不甜,但是里面含的淀粉量是多的。香蕉也是,香蕉跟西瓜比,哪个甜呢?可能有人认为西瓜比较甜,但是其实香蕉里面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是比西瓜要大的多。所以,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大多数的食物都能吃。当然了,广东人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喝糖水,尤其是饭后吃甜品,吃糖水。像这种方式就不太主张,正常人吃多了也容易发胖,尤其吃饱了再喝糖水。

所以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基本上都可以吃,关键是吃多少。吃多少就是每一餐的总量要适当的控制,那这样就根据病人的情况、体重以及职业活动程度来决定。

家庭医生在线:所以说这也是我们糖尿病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指导患者哪一种食物它的血糖指数大概是什么样的。因为像你说的,可能觉得西瓜比米饭甜,那我多吃点米饭,这也是错误的。那药物使用方面,我们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李焱:药物的使用呢,可能要注意一下使用方式以及了解一些药物的副作用。其实很多病人说吃药吃多了会伤肝伤肾,这是个误解。如果真正的降糖药对肝脏、肾脏会产生损失的话,这种药根本就不能上市的,就根本不能用。但是为什么有些肝功能不好的病人、肾功能不好的病人不能用某种降糖药?这不是因为这些药物本身对这些器官有损害,而是这些药进入体内必须要经过肾脏的排泄或者在肝脏代谢,但是如果肝脏出问题、肾脏出问题,那就根本排不出去或者它不能代谢。所以这样的话就会加剧它的作用,导致低血糖的危险性,或者所谓的乳酸酸中毒等等的结果。所以不是说这些药物对肝脏肾脏造成损害,而是这些器官的损害会延长或者增加药物的一些副作用。

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要注意到,使用的是什么药,什么禁忌症跟适应症。对病人来说,掌握了适应症和禁忌那是医生的事,但是病人不要随便的根据别人说这个药吃得好就马上买来用。有些药物对某些人是适合,对另外一些人是不适合的。这个决定权应该交给医生,决定你应该吃哪种药,不能吃哪种药。如果决定了吃哪种药,要注意是服药的方式。有些药物饭前吃效果很好,饭后吃就大打折扣;有些药必须在饭中间吃,那么就疗效好;有些药必须吃完饭以后吃,减少胃肠道的副反应。具体说来就是,α糖苷酶抑制剂基本上要求第一口饭的时候才吃,而且是要吃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如果是大鱼大肉,这个药是没用的。对于二甲双胍类的药物,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的,我们往往要求病人在吃完饭以后再吃,这样胃肠道反应会少一些。那么对于一些促泌剂,比方说诺和龙,瑞格列奈,餐前15分钟服药就可以了,但是传统的磺脲类药物,如果不是所谓的控释片或者缓释片的话,可能要求服用半个小时以上才能进食。这样它起效的时间跟餐后血糖升高的时间相匹配。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你不吃饭,就千万不要吃促泌剂的药物,因为它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你这边不吃饭,那边又促进胰岛素分泌,就会导致血糖过低,出现低血糖。这个低血糖是我们特别需要关注的。

家庭医生在线:就是要考虑到要发挥疗效的时间跟餐后血糖升高的时间要匹配。您还有没有什么建议是给我们糖尿病患者的呢?

李焱:我想给糖尿病病人几个忠告。第一,糖尿病出现以后是很难断根的,除非你原来的体重超重很明显,明显的体重下降以后可能会考虑,可能有些病人会在短时间内血糖会恢复正常。但是对于整个病症、整个发展过程来说,一旦得了糖尿病是非常难以断根的。所以不要听信什么根治糖尿病服用几个疗程就可以断根,这是不太可能的。

第二,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其实我们全中国现在20岁以上人群里面有11%的人得了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也就意味着100个人里面有十几个人陪着你。所以得了糖尿病并不是十分可怕的事情。要把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一样的健康,但是千万不要出现并发症。一旦出现并发症,一个生活质量明显减退,另外一个寿命明显缩短。但是为了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出现,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控制好血糖,尤其是餐后的血糖好好地控制下来。有时候跟病人说,你现在的治疗不是为了现在,而是为了你10年、20年以后的生活质量跟寿命。

第三,我刚才开玩笑说,很多的名人都是糖尿病,很多的电影演员都是糖尿病。99年的美国小姐是带着胰岛素泵上台表演的,结果拿了冠军。还有一个9岁得了糖尿病,45岁登上珠穆朗玛峰,把胰岛素一起带上珠穆朗玛峰上去。最典型的一个事例是悉尼奥运会那个拿四个金牌的游泳选手,他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就发现自己患了糖尿病,后来带着胰岛素泵拿了四个金牌。

还有一个问题呢,就是糖尿病不应该严重影响你的生活,该干什么干什么去。所以有些家长老是把小孩当作大熊猫来看这是不正确的,这对他的心理影响是非常大的。应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不应该影响生活。

最后一句最重要的话,糖尿病70%,就是说绝大多数糖尿病的治疗是要靠糖尿病病人自己。因为你吃药、运动、饮食,没人管你的,没有人天天盯着你的,你不是犯人。所以,最少部分,我有时开玩笑20%或者30%靠医生,医生是指导的作用。所以说,要战胜糖尿病最主要还是要靠患者自己,对疾病的认识以及遵从医嘱,然后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我想,糖尿病并不是可怕。有时候开玩笑说,只要我们命长,足够长,百分之一百的人得糖尿病。

家庭医生在线:其实也是现在这种生活方式,其实糖尿病患者要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需要一个比较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它,但是也不能太过于担心,太把糖尿病当作自己的一个心理负担。那我们非常感谢李医生做客我们的节目。如果我们网友有更多的疑问的话,可以继续关注我们的家庭医生在线。我们下次再见。

文章转载于:家庭医生在线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
次 | 评论:
10
条 | 好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