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结直肠癌发病机制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家庭医生在线 发布日期:2013-12-11 11:24:55 浏览次数:2 标签: 处方药 其它 

疾病新闻据科技日报综合,英国《自然-通讯》5月13日晚在线发表了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张令强课题组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方面的最新成果。此项研究首次在国际上揭示泛素连接酶Smurf1是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并且导致病人预后差的一个重要因子。谢萍、张明华、何珊等研究人员通过对336例病人的结直肠癌样本分析发现,泛素类蛋白通路的修饰酶体系在结直肠癌中也呈现高表达,它们与Smurf1协同作用,促进了对抑癌蛋白的快速降解,从而解释了Smurf1为何具有促癌功能。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该病早期诊断率很低,约60%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因此对于结直肠癌我们应抱有早发现早治疗和防患于未然两种意识。

早发现早治疗:

如果发现以下情况应高度重视,及时医院就诊。1、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2、大便逐渐变细,有排便梗阻、消瘦。3、尿路刺激症状、阴道流出粪液、骶部及会阴部疼痛、下肢水肿等。

防患于未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科主任毕锋教授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结直肠癌是名副其实的一种“富病”,在预防结直肠癌上,尽量让自己做到‘苦’、‘毒’、‘勤’”。具体来说,饮食上“苦”一点,以清淡素食为主。眼睛上“毒”一点,因为绝大多数肿瘤都不释放毒素,不容易早期发现,所以要善于用眼睛发现癌症的蛛丝马迹,尤其“要善于发现大便里的异常”,如便血。 检查上“勤”一点,在结直肠癌的筛查上,有两项检查是必须做的,一项是大便隐血实验,如果结果是阳性,就要小心了;一项是血中肿瘤标志物检查,我们常用的是CEA和CA19-9。

文章转载于:家庭医生在线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2
次 | 评论:
10
条 | 好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