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氮为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产物,90%以上通过肾脏排泄,其余的则由肠道和皮肤排出。当肾脏发生各种病变,正常的排泄功能遭到破坏时,即引起血液尿素氮浓度升高。血液中尿素氮的含量是肾功能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
低于正常值时: 减少:偶见于急性肝萎缩、中毒性肝炎、类脂质肾病等。
正常值: 脐带: 7.5~14.3mmol/L (21~40mg/dl) 早产儿: 1.1~8.9mmol/L (3~25mg/dl) 婴儿、儿童:1.8~6.4mmol/L (5~18mg/dl) 成人: 2.5~6.4mmol/L (7~18mg/dl) >60岁: 2.7~7.5mmol/L (8~21mg/dl)...详细
高于正常值时: 增高可见下列三种情况: (1)肾性增高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中毒性肾炎、严重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血管硬化症、先天性多囊肾和肾肿瘤等引起的肾功能障碍。尤其是对尿毒症的诊断有特殊价值,其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性成正比,如氮质血...详细
肾结石,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肝炎
(1)在测定过程中,各种器材和蒸馏水应无氨离子污染,否则结果偏高。 (2)标本最好用血清。 (3)血氨升高可使尿素氮结果偏高,溶血标本对测定有干扰。 (4)食高蛋白饮食者较高。
正常值: 脐带: 7.5~14.3mmol/L (21~40mg/dl) 早产儿: 1.1~8.9mmol/L (3~25mg/dl) 婴儿、儿童:1.8~6.4mmol/L (5~18mg/dl) 成人: 2.5~6.4mmol/L (7~18mg/dl) >60岁: 2.7~7.5mmol/L (8~21mg/dl) 高于正常值: 增高可见下列三种情况: (1)肾性增高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中毒性肾炎、严重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血管硬化症、先天性多囊肾和肾肿瘤等引起的肾功能障碍。尤其是对尿毒症的诊断有特殊价值,其增高程度与病情严重性成正比,如氮质血症期BUN超过9mmol/L,至尿毒症期BUN可超过20mmol/L,有助于病情的估计。 (2)肾前性增高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烧伤、休克、消化道大出血、脱水、严重感染、糖尿病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肾综合征等。 (3)肾后性增高见于因尿路梗阻增加肾组织压力,使肾小球滤过压降低时,如前列腺肥大、肿瘤压迫所致的尿道梗阻或两侧输尿管结石等。 导致该异常结果可能疾病为: 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结石 低于正常值: 减少:偶见于急性肝萎缩、中毒性肝炎、类脂质肾病等。 导致该异常结果可能疾病为: 肝炎
(1)必须具备有恒温装置的分光光度计,或用自动分析仪,其参数为:温度30℃或37℃,波长340nm,平衡时间30s,读数时间30s。 (2)取试管四支,标明测定、质控、标准和空白,然后按表1操作。 以上各管依次逐管加入酶试剂,混匀后立即在分光光度计上监测其吸光度的变化(△A/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