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计数(WBC)描述
17303人浏览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计数,是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旧称白血球,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低于正常值时: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正常值: 成人 (4.0~10.0)×109/L; 儿童 (5.0~12.0 )×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高于正常值时: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细菌性前列腺炎,红皮病型牛皮癣,乳腺炎,慢性乳腺炎,结肠炎,胃肠炎,气管炎,胰腺炎,肝热病,骶尾部畸胎瘤,阑尾腺癌,复发性腹膜后肿瘤,胸主动脉瘤,老年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T细胞白血病,伤寒性心肌炎,心肌梗死后心包炎,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胆汁性腹膜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梗死,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硬脑膜下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自发性脑室内出血,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型疟疾,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发烧,毛发异常,头痛,恶心与呕吐,意识朦胧状态,进行性肉芽性溃疡坏死,异型网织细胞,持续性弛张热,继发感染,胸骨下端压痛,口腔幻触,酩酊感,拇指仅存软组织而无骨骼,胰酶分泌或排出量降低,周身炎症反应,肢体肿胀,舌下垂,巨痕症,呼吸气为蒜臭味,精液发黄,烧伤创面淡黄色粘稠分泌物,烧伤创面粪臭味分泌物,烧伤创面焦痂提前潮解、脱落或出现虫咬样变化,烧伤创面甜腥气味的粘稠分泌物,风痱,粟粒样脓头,上呼吸道感染
一、抽血前的注意事项 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二、抽血后应注意 1、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2、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3、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4、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正常值: 成人 (4.0~10.0)×109/L; 儿童 (5.0~12.0 )×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高于正常值: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导致该异常结果可能疾病为: 老年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成人T细胞白血病 细菌性前列腺炎 乳腺炎 低于正常值: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导致该异常结果可能疾病为: 伤寒性心肌炎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 脑型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