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胆囊、胆道造影描述
2151人浏览静脉胆囊、胆道造影
通过X线检查对胆囊、胆道进行静脉造影检查,是将造影剂由静脉注入,经肝脏分泌至胆道而使其显影的造影方法,其可了解胆道的形态、位置,以及胆道的异常情况等。用这种方法进行胆囊和胆道造影往往比口服胆囊造影要清楚。适用于口服造影时胆囊不显影者、有胃肠道疾病造影剂不易进入肠道或在肠道内不能很好吸收者,胆囊已切除须了解胆道情况者。但此法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因而在造影前必须做过敏试验。
若病人的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51μmol/L,造影剂即很难排入胆道,胆道不会显影,故也不适合进行此项检查。
发烧,头痛,恶心与呕吐,腹痛,腹部肿块,腹胀,静脉栓塞,胆囊增大,胆囊积水,角膜色膜环,懒胆囊,胆囊触痛征,胆红素钙结石,胆囊扣痛
其他人群:若病人的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51μmol/L,造影剂即很难排入胆道,胆道不会显影,故也不适合进行此项检查。
1.检查前:一日午餐服高脂肪饮食,晚餐服少油饮食,胆囊切除者免服。一日晚上8时起服造影剂(碘番酸每片0.5克共6片),每隔5分钟服用。应服缓泻药(如蓖麻油或番泻叶)以排除肠道粪便和气体。晚10时后至次日造影时应禁食及禁水。 2.检查时:积极配合医生。 不适合人群:若病人的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51μmol/L,造影剂即很难排入胆道,胆道不会显影,故也不适合进行此项检查。
正常: 静脉法造影一般在注药后30-40min,总胆管及总肝管显示较为清楚,以后渐不清晰。 静脉法造影时,一般于1-2h胆囊显影良好,密度均匀。胆囊常为茄形或梨形致密影,长7-10cm,宽约3-4cm,位于右上腹肝下缘下方。 异常: 异常结果: 不正常时,可导致胆道结石,炎症,肿瘤及先天性异常,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肿瘤及胆囊功能异常等,也可能导致胆总管的外压性病变。 导致该异常结果可能疾病为: 胆囊肿瘤 胆囊炎 胆管炎 胆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