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芎(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马衔,芎)描述
2331人浏览南芎(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马衔,芎)
川芎,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要栽培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等地。产自浙江温州及金华的为南芎。本品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2~7cm。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
南芎(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马衔,芎)营养成分
蔗糖(mg)=2000.00,咖啡酸(mg)=0.01,香草酸(mg)=0.00,黑麦草碱(mg)=0.00,四甲基吡嗪(mg)=0.00
南芎(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马衔,芎)食疗价值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南芎(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马衔,芎)注意事项
哪些体质的人适宜吃南芎?(测一测你的体质)健康体质平和质 哪些体质的人不适宜食用南芎?(测一测你的体质)阴虚体质 食用禁忌 阴虚火旺,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食。
南芎(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马衔,芎)辨别好坏
知名产区:浙江温州及金华 生成过程由于地区不同采收季节各有所异。四川裁后第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采收。北京栽后第二年8月上旬采收。云南第二年10~11月间地上部枯萎后采挖,选择晴天,除去落叶,剪须根,泥土,节子(芍苓子)留作种苗不能日晒。按大小分开,用慢火烤干或晒干,干后放在竹箩内摇撞,撞去外粗皮、须根、泥土即可。一般1.25千克鲜川芎得0.5千克干货。加工方法有先去皮潦煮和先潦煮后利皮两种,以前者损失少,质量好,多采用。先用小刀、竹片或玻璃片将根皮刮掉,并分为大中小三级放清水中洗净,再将各级分次倒在开水中潦煮约1-1.5分钟,当颜色略发黄亮,根中心微呈黄白色时,立即捞出,在冷水中漂一下,使其冷却,防止过熟腐烂。或将根弯成圆圈以不断者为适合。如时间不够,不能褶成圆圈。潦煮后稍晾干,用硫磺熏一夜,然后摊在晒席上或用小绳、蔑条穿头悬挂在太阳下晒干,或搭架晾晒。如遇阴雨天应立即炕干,否则变色发霉。川芎质量检查以个大均匀、质坚、香气浓、油性大、无过桥秆、无虫蛀、无杂质为合格,用竹箩包装,内衬草席,置于干燥处保存,每年上半年用硫磺熏,防虫蛀。①川芎片 将原药除去杂质,分档,洗净,用清水浸1小时,捞起,闷润,中途淋水至润透,切成2--3毫米厚片,晒干,筛去灰屑。 ②麸炒川芎:先将铁锅加热,撒入麸皮俟冒烟时,将川芎倒入迅速拌炒,至表面微黄时,取出,筛去麸皮。 ③酒川芎 取川芎用黄酒拌匀,吸尽,闷透,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100公斤川芎片,用黄酒10公斤。 怎么辨别南芎的好坏? 性状鉴别 根茎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1.5-7cm。表面黄褐色至黄棕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类圆形凹窝状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细小的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具波状环纹形成层,全体散有黄棕色油点。香气浓郁而特残,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 以个大饱满、质坚实、断面色黄白、油性大、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皮层狭窄。韧皮部宽广,散有根主迹维管束。形成层环波状或不规则多角形。木质部不规则多角形。木质部导管多角形或类圆形,大多单列或排成“V”开,偶有木纤维束。髓部较大。薄壁组织散有多数油室,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横棕色,近形成层的油室小。薄壁细胞富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结晶。 粉末特征:淡黄棕色或灰棕色。①淀粉粒单粒椭圆形、长圆形、类圆形、卵圆形或肾形,直径5-16μm。长约21μm,脐点点状、长缝状或人字状;复粒由2-4粒组成。②草酸钙结晶呈类圆形团块或圆簇状,直径10-25μm。③木栓细胞深黄棕色,常多层重叠,表面观呈多角形,壁薄。④油室多破碎,分泌细胞含有较多的油滴。⑤导管多为螺纹导管,有的螺纹导管增厚壁相互联结,亿网状螺纹导管。亦有网纹、梯纹及具缘孔导管,直径14-50μm。
南芎(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马衔,芎)适宜疾病
风寒头痛,风寒感冒,瘀血头痛,腹痛
南芎(山鞠穷,芎藭,香果,胡藭,马衔,芎)适宜症状
瘀血积聚,瘀血,全腹痛,阵发性腹痛,右上腹痛,急性腹痛,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