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鸡肠风,鸡眼藤,黑藤钻)描述
4958人浏览巴戟天(鸡肠风,鸡眼藤,黑藤钻)
巴戟天(BAJITIAN),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又名三蔓草(《唐本草》),不雕草(《日华子本草》),鸡眼藤、黑藤钻、糠藤、三角藤。根茎可作中药。性微温,味辛甘,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寒的功能,主治肾虚、腰膝酸软等。主产广东、广西、福建(南靖、平和、诏安、龙溪、永定等)、海南等省。
维生素A(IU)=22.89,维生素C(ug)=0.32,胡萝卜素(ug)=29.60,膳食纤维(g)=1.91,碳水化合物(g)=25.00
1.巴戟丸治妇人子宫久冷,月脉不调,或多或少,赤白带下。巴戟90g,良姜180g,紫金藤1斤,青盐60g,肉桂(去粗皮)、吴茱萸各120g。上为末,酒糊为丸,每服20丸,温盐酒送下,盐汤亦得,日午、夜卧各1服。方中巴戟天与诸药配伍有治子宫虚冷的功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巴戟丸治风冷腰胯疼痛,行步不得。巴戟45g,牛膝(去苗)90g,羌活、桂心、五加皮各45g,杜仲(去粗皮,炙微黄)60g,干姜45g。上药捣为末,炼蜜和捣200~300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前温酒饮下。方中巴戟天配伍诸药有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太平圣惠方》) 3.巴戟汤治冷痹,脚膝疼痛,行履艰难。巴戟天(去心)90g,附子(炮,去皮脐)、五加皮各60g,牛膝(酒浸,焙)、石斛(去根)、甘草(炙)、萆薢各45g,白茯苓(去皮)、防风(去叉)各31g。上剉如麻豆大,每服15g,生姜3片,水1.5盏,煎至1盏,去渣,空心温服(一方无生姜)。方中巴戟天配伍诸药有治腰膝疼痛等功效。(《奇效良方》)
哪些体质的人适宜吃巴戟天?(测一测你的体质)健康体质平和质 哪些体质的人不适宜食用巴戟天?(测一测你的体质)湿热体质 食用禁忌 巴戟天究属温阳之品,如有口渴口音,小便黄赤等热性症状,不宜服用。
怎么辨别巴戟天的好坏?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外侧石细胞单个或数个成群,断续排列成环;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针晶束,切向排列。韧皮部宽广,内侧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轴向排列。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 2~3 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直径至 105μm;木纤维较发达;木射线宽 1~3 列细胞;偶见非木化的木薄壁细胞群。 粉末淡紫色或紫褐色。石细胞淡黄色,类圆形、类方形、类长方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有的一端尖,直径21~96μm,壁厚至 39 μm,有的层纹明显,纹孔及孔沟明显,有的石细胞形大,壁稍厚。草酸钙针晶多成束存在于薄壁细胞中,针晶长至 184 μm。具缘纹孔导管淡黄色,直径至 105μm,具缘纹孔细密。纤维管胞长梭形,具缘纹孔较大,纹孔口斜缝状或相交成人字形、十字形。
湿热蕴脾,寒湿困脾,风轮湿热,膀胱湿热,大肠湿热,痰湿阻肺,湿热痢,痰火,暑湿,湿痹,湿阻,湿热病,湿毒疮,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寒湿泄泻,肝胆湿热,口周湿疹
喉痒咳嗽,泻药性便秘,脂肪泻,持续性咳嗽,干性咳嗽,腹痛伴腹泻,习惯性腹泻,生理性腹泻,发热伴咳嗽、咯痰、胸痛,咳嗽伴体重减轻,咳嗽伴呼吸困难,劳累后遗精,频繁遗精,闭经-乳溢-不育三联征,神经衰弱综合征,腹泻与便秘交替,水泻伴低血钾,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