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荚鱼(马鲭鱼,青花鱼)描述
2531人浏览竹荚鱼(马鲭鱼,青花鱼)
竹荚鱼(mackerel),日语称:あ じ (アジ)也称马鲭鱼。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及朝鲜、日本沿海等水域。这种鱼为中上层洄游性鱼类,游泳迅速,喜欢结群聚集,有趋光特性。 鲭鱼,亦即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鲈形目,鲭科,鲐属。
胡罗卜素(mg)=0.00,维生素E(mg)=0.01,烟酸(mg)=0.01,蛋白质(mg)=14400.00,脂肪(mg)=39400.00
竹筴鱼,虽然市价不高,但却饱含高单位不饱和脂肪酸,拥有PHA2877mg、EPA927mg等营养成分,可以预防高血压、脑中风,业者加工制作成鱼松、鱼丸或花枝丸,将竹筴鱼松、鱼丸及干贝酱. 竹荚鱼蛋白质含量高,血红素含量丰富,脂肪含量中等,此外还含有较多的钙、锌、铁和维生素A、E等。以住人们有种误解,好像含脂肪量越少鱼就越好,科学实验表明,摄取适当的鱼脂肪有利于人的健康。 竹荚鱼与金枪鱼一样含有DHA和EPA两种有保健作用的不饱和脂肪酸。DHA被人们称之谓脑黄金,是人类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必需的营养素。经常食用,利于脑细胞的再生,提高记忆力,有利于婴幼儿的脑部发育,预防老年痴呆症。
竹荚鱼对哪些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按更详细疾病搜索食品)中风,高血压 哪些人群适宜食用竹荚鱼?幼儿 哪些体质的人适宜吃竹荚鱼?(测一测你的体质)健康体质平和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 哪些体质的人不适宜食用竹荚鱼?(测一测你的体质)特禀体质 食用禁忌 过敏性食物中毒反应,食后30分钟-3小时内,颜面及上半身潮红,酒醉祥,心悸、头痛或出现荨麻疹,但体温正常,无泻下、腹痛反应。而非待异质所致。对中毒原因物质多数认为红肉内含组织胺所致。当鱼体变质或不新鲜时,大量细菌增长繁殖,尤以莫尔根变型杆菌,可使鱼体内组氨酸脱羧基而形成组胺。也有人认为是由于鱼体内含有Sdurine与组胺起协同作用所致。还有人认为是由于鱼体本身自溶作用,因变质而产生大量腐败胺分解后而形成组胺。
知名产区: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及朝鲜、日本沿海等水域 生成过程鲐鱼除供鲜食外,还可冷冻、腌制、熏制,加工茄汗鱼罐头和五香鱼罐头等。由于体内脂肪多,肝脏维生素含量高,还可分别炼制人造白脱和鱼肝油。 怎么辨别竹荚鱼的好坏? 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150~400克、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形,眼大位高,口大,上下颌等长,各具一行细牙,犁骨和跨骨有牙、体被细小圆鳞,体背呈青黑色或深蓝色,体两侧胸鳍水平线以上有不规则的深蓝色虫蚀纹、腹部白而略带黄色、背鳍2个相距较远,第一背鳍鳍棘9-10根,第二背鳍和臀鳍相对,其后方上下各有5个小鳍;尾鳍深叉形、基部两侧有两个隆起脊;胸鳍浅黑色,臀鳍浅粉红色,其他各鳍为淡黄色。
太阳中风,中风后遗症,高血压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心肌病,白大衣高血压,高血压脑出血,糖尿病和高血压,中风
心悸伴高血压,情绪性高血压,颈性高血压,去首高血压,门诊高血压,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