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有沙鳅、真鳅、黄鳅之分,在我国各地的淡水中都有分布,常生活在水田、池塘、沟渠的静水底层淤泥中,喜食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等,也食植物碎屑、藻类等;泥鳅每年4~8月进入繁殖季节,二龄后的泥鳅性成熟开始产卵,个体越大,产卵量越多。 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还有多种维生素,并具有药用价值,...
铜(mg)=0.09,硫胺素(mg)=0.10,核黄素(mg)=0.33,锰(mg)=0.47,维生素E(mg)=0.79,碳水化合物(mg)=1700.00,脂肪(mg)=2000.00
泥鳅性平、味甘,入脾、肝经; 具有补中益气、除湿退黄、益肾助阳、祛湿止泻、暖脾胃、疗痔、止虚汗之功效。 泥鳅特别适宜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小儿体虚盗汗者食用,有助于生长发育;同时适宜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患者、急慢性肝炎及黄疸患者食用,尤其是急性黄疽型肝炎更适宜,可促进黄疽和转氨酶下降;同时适宜阳痿、痔疮、皮肤疥癣瘙痒之人食用。
泥鳅对哪些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按更详细疾病搜索食品)阳痿早泄,小儿营养不良,痔疮,皮肤性病 哪些体质的人适宜吃泥鳅?(测一测你的体质)健康体质平和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阳虚体质,瘀血体质 哪些体质的人不适宜食用泥鳅?(测一测你的体质)特禀体质,阴虚体质 食用禁忌 在食用泥鳅时不宜与狗肉同食。狗血与泥鳅相克。阴虚火盛者忌食。螃蟹与泥鳅相克,功能正好相反,不宜同吃。毛蟹与泥鳅相克,同食会引起中毒。
知名产区: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 怎么辨别泥鳅的好坏? 泥鳅,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
心悸伴消瘦、腹泻,泻药性便秘,脂肪泻,腹痛伴腹泻,病毒性腹泻,习惯性腹泻,生理性腹泻,发热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粥样泻,腹泻与便秘交替,乳糜泻 ,分泌性腹泻,虚汗,爆发性水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