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 | 描述
808人浏览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 |
左心房粘液瘤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
1.黏液瘤病人伴发严重瓣膜阻塞,突发性心搏聚停与暴发性肺水肿,经积极抢救心脏不能复苏,病人处于深度昏迷者。 2.黏液瘤发生多发性脑血管栓塞及周围重要脏器血管栓塞,病人处于极度衰竭状态,并有肝肾功能障碍,或胃肠道出血时已丧失手术治疗的时机。
注意事项: 1.开胸后进行心外探查和建立体外循环,以及主动脉阻断之前应避免触碰和挤压心脏,摘除肿瘤时注意避免盲目分离和使用暴力牵拉,其目的在于预防肿瘤碎裂脱落,力争完整摘除肿瘤。 2.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心腔,避免残留肿瘤碎片。 3.仔细探查心脏的4个腔室,避免残留并存的其他黏液瘤,据报道15%右室黏液瘤伴存心房黏液瘤。个别作者甚至提出要切开升主动脉和肺动脉进行探查,之后才能开放主动脉阻断钳。 4.确定房室瓣功能是否正常,如瓣膜受累,切除后,应通过成形重建其功能。 5.所有同期手术,例如冠状动脉搭桥术,瓣膜置换术均应在摘除肿瘤后进行。 6.心内回吸的血液应通过滤过装置以防发生肿瘤微栓。
第1步1.切口:胸骨正中切口。纵行切开心包。建立体外循环。2.于房间沟后方纵行切开左心房,显露粘液瘤。3.将房间隔处的瘤蒂连同肿瘤一并切除。切除时应先切除瘤蒂,然后小心地把肿瘤完整取出。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心腔,避免遗留肿瘤驵织引起栓塞或种植。瘤蒂附着部周围的房间隔组织切除直径1cm的范围,以防局部复发。4.间断"8"字缝合房间隔缺损处。如缺损较大应用补片法修补。5.缝合左心房切口。
并发症: 1.栓塞 黏液瘤切除手术发生栓塞的主要原因为探查时过度搬动和挤压心脏,或做体外循环插管时,引起瘤体碎片脱落;切除肿瘤时强行提拉瘤蒂发生瘤体破碎。如发生上述情况,应反复冲洗左、右4个心腔,避免肿瘤碎片隐藏在心室的肌小梁内。冲洗后应鼓肺促使血液从肺动、静脉内溢出,使有可能脱落至肺血管内的碎片随血液流出,然后暂时松开主动脉阻断钳,使血液回流入左室吸除后再阻断主动脉钳进行冲洗检查。 瘤体碎片栓塞的部位多见于脑血管,也可发生于其他部位的血管。术后早期表现是病人的意识不清,发生抽搐,并出现偏瘫、失语等定位体征。治疗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头部降温,利尿脱水,应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等措施,使病人渡过危险期,促使康复。但预后较差,多数病人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其他较大的动脉栓塞,确定诊断后,可手术摘除瘤栓。 2.急性心力衰竭 心脏黏液瘤切除后,解除了二尖瓣的梗阻,由于心肌的代偿功能较好,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机会较少。发生这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对该病的病理生理特点认识不足,术后短期内补充液体特别是胶体液过多过快,造成容量负荷加重,引起急性左心衰竭,严重者可并发急性肺水肿。 治疗措施主要是静脉注射毛花苷丙与呋塞米,静脉持续滴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增强心肌收缩功能;快速利尿脱水,减轻心脏的容量负荷。应用硝普钠等扩血管药物,降低压力负荷,采用呼气末正压辅助呼吸,减轻肺泡间质水肿,增强肺泡的弥散功能,避免缺氧与加重心力衰竭。 3.心律失常 据文献报道心脏黏液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心律失常,如频发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和传导阻滞,这可能与心房切口和切除部分房间隔有关。这类心律失常通常为一过性,如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可不作处理,如有明显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可根据情况做适当处理,室上性心动过速可应用维拉帕米缓慢静脉注射将心率控制在100~120次/min,心动过缓可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上腺上腺素,将心率提高到70~80次/mm。据文献报道,有时可发生Ⅱ、Ⅲ度传导阻滞,术后早期采用心外膜临时心脏起搏,如2周后仍不能恢复则需安装永久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