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质骨移植的优点是刺激成骨作用大,爬行代替过程快,抗感染力较强,且可形成碎片,填充于骨端间的任何裂隙。因此,它应用的范围较广。它的缺点是质地较软,内固定作用较弱。故临床上常需与皮质骨移植或金属内固定合用,一般,松质骨移植多用于骨肿瘤或炎症刮除后形成的骨腔的填充、关节融合、骨折不愈合、骨缺损等。此外,在血供不良的骨折行切开复位(如胫骨下1/3骨折时)也可用松质骨碎片移植,以促进骨折愈合。
年迈体衰,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差,手术无恢复希望者。
注意事项: 1.移植骨板应有足够的长度、宽度、厚度和硬度(最好是长管骨皮质骨),才能起到一定的内固定作用。 2.移植骨与承受骨间应密切接合,如有缝隙,应用条状或片状松质骨堵塞,以促进植骨愈合。 3.骨移植后,应由专人保护术侧肢体,直至完成石膏固定,以免折断植骨块。 4.骨上骨移植一般作单片皮质骨移植即可达到目的。但如有较大骨缺损,靠近关节的骨不连接,以及病骨有明显骨质疏松时,则单一骨板的固定不牢靠,宜用两块骨板夹住病骨相对固定(即双重骨上骨移植术)。这种
第1步1.切口由髂前上棘向后上沿髂嵴方向做8~10cm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由骨膜与臀大肌、腹肌起始线接合部切开,直至髂嵴骨面。骨膜下剥离,连同骨膜剥离外侧的臀中肌、阔筋膜张肌及内侧的腹肌、髂肌。用干纱布填塞压迫止血,止血以后取出。向两侧拉开软组织充分显露髂骨。如需取髂骨外板,只需显露髂骨外侧面即可。根据需要,可选用下述取骨方法:2.取骨(1)采取松质骨碎骨:由髂前上棘后方起,向髂嵴后上部7~10cm处做一连线如弓弦,用骨刀沿此线切下包括髂嵴的新月形骨块,在其近端及深面保留部分软组织相连、撬下骨块向内侧翻转180°,暴露断面的松质骨。用刮勺或小骨凿从内外侧骨皮质间采取松质骨;也可挖出新月形骨块内的松质骨,仅保留内外侧骨皮质。取骨完毕后,将骨块回归原位,间断缝合肌肉及深筋膜。此法可保持髂骨外形完整,但取骨量少,适于修复小的骨缺损及充填小的骨腔。(2)采取全厚松质骨:由髂骨翼前部向内、向外斜行劈开髂嵴,连同内外侧骨皮质向内、向外推开,显露两层骨板之间的松质骨,用骨凿或小骨刀切取松质骨块。这种取骨方法的优点是可保留髂骨外形,且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3)采取髂骨外板:先用骨刀凿出骨片的轮廓,再切透外板,用一宽骨刀自髂嵴切取撬下骨片。也可用刮勺或骨凿在暴露的松质骨面上采取较多量的松质骨。取下的骨片常用于脊柱融合术(H形植骨)。(4)采取薄层骨片:在取骨之前用骨刀切除一层髂骨嵴,露出平整的松质骨面,然后将骨刀沿髂嵴方向放平,用骨锤向后上方轻轻锤击,这样可切取包括两侧骨皮质在内的薄层骨片,其厚度一般为2~3mm,长6~7cm。此法常用于脊柱融合术及骨折内固定术。(5)采取楔形骨片:用骨刀自髂骨冠状面截取一V形骨块。此法常用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臼加盖术。(6)采取髂嵴长骨块:用骨刀在髂嵴部切下一包括内外侧骨皮质的长骨块,常用于髂骨截骨肢体延长术(Salter手术),纠正儿麻后遗肢体短缩畸形;也用于修复长骨缺损。如用于修复长骨缺损,可先在欲取骨块的后上方用骨刀切出一阶梯形骨缺损,然后用手钻在此缺损处由后向前钻一隧道,取下骨块,以便在植骨时行髓内针固定。另一种取矩形骨块的方法是:在髂嵴下方,按需要用骨刀切取一矩形骨块,包括两侧皮质骨。骨刀应穿透内板,但不能超过2~3mm。取骨后将髂肌与臀中肌等用褥式缝合法缝合,闭合死腔,防止血肿形成。这种取骨方法的原则是保留髂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