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关节包括3排关节,即桡骨与近排腕骨之间、近排与远排腕骨之间、远排腕骨与掌骨基底部之间的关节。临床常见的腕关节结核多累及全部关节,融合时也应包括全部3排关节。但如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舟状骨折引起的损伤性关节炎等,病变仅累及近端1~2排关节时,只需有限融合该排关节。这样可以保留腕关节的部分活动。术中对不需融合的关节,应注意避免损伤。
除一般择期手术的禁忌症以外,有下列情况者也应禁忌融合: 1.邻近关节已有骨性强直者,不宜作关节融合术。如髋关节融合后,其活动可由正常的腰椎及膝关节来代偿,以适应工作与生活活动的需要。若下腰椎或膝关节已经僵硬,髋关节融合将会给病人造成极大困难。 2.两侧肢体的相同关节中,一侧已有强直者,对侧不宜施行关节融合术。如髋关节两侧均融合,起、卧、行、坐均会有很大困难。 3.儿童关节软骨丰富,关节融合不易发生骨性融合,还容易损伤骨骺,影响生长发育;同时,
第1步1.体位 仰卧位,上肢外展、旋前放在手术台旁小桌上。2.切口、显露 腕背正中纵切口或S形切口,从桡骨尺缘腕上5cm至第3掌骨基底。切开腕背韧带,将伸拇长肌、伸指总肌腱分向两侧拉开,即可见腕关节囊(见腕关节背侧显露途径)。3.切除软骨面 纵行切开桡骨下端的骨膜,并作骨膜下剥离。切除腕关节的关节囊,显露关节组成骨。凿除桡、腕、掌骨的软骨面,彻底清除病灶。腕骨小而多,四周均为关节面,严重结核病人的软骨面掌浮于骨上,比较容易清除。但在损伤性关节炎等疾病,软骨面基本正常,凿除比较费时,可利用相应的圆凿耐心细致地凿尽,以免影响愈合。同时,由于手术野的限制,操作须仔细,防止损伤掌侧的软组织。桡尺下关节应注意保存,如有病变已呈僵硬,应同时做尺骨远端切除术(见尺骨远段切除术),以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4.关节外融合 将腕置于功能位(背屈20°~25°、第3掌骨与桡骨在同一轴线上),由专人保持位置。在腕骨和第2~4掌骨基底部的正中线上,用凿凿一宽1.5cm、深0.5cm的骨槽。在桡骨下段取6cm长、与骨槽等宽的骨片,向远端作滑行嵌入移植。关节间隙及承受骨与植骨之间的缝隙,用碎骨片紧密填充。缝合腕背韧带,即可稳定地固定植骨片,最后缝合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