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结肠造口是指外科医生为了治疗某些肠道疾病(如直肠癌、溃性结肠炎等)而在腹壁上所做的人为开口,并将一段肠管拉出开口外,翻转缝于腹壁,从而形成了肠造口。其作用就是代替原来的会阴部肛门行使排便功能,实际上就是粪便出口的改道,对整体的消化功能影响不大。
凝血机制有严重障碍。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一些具出血倾向的疾病
第1步结肠造口术就是在腹部建立结肠排便的出口。通常在切除病变结肠后施行结肠造口术。结肠造口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患者处于深睡眠状态并且丧失痛觉。在腹部作切口,切除病变结肠。将健康结肠段的近端拉出腹壁,缝合在皮肤上。围绕开口放置一个胶粘性粪袋(造口装置)。然后关闭腹部切口。
并发症: 肠造口虽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但它也给患者带来了某些并发症,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国外文献报道,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1%~71%。国内文献报道为16.3%~53.8%。肠造口的并发症主要包括造口本身的并发症,如造口缺血性坏死、造口回缩、造口处穿孔、造口脱垂;造口皮肤黏膜连接处的并发症,如出血、分离、瘘、狭窄;造口旁疝;造口周围的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损伤性皮炎;其他较少见的并发症还有造口静脉曲张出血等。屠世良等分析1263例结肠造口的临床资料,1263例结肠造口中有443例(35.1%)出现637个造口并发症。主要为:造口局部坏死2.4%,造口周围皮肤刺激21.9%,造口回缩狭窄5.6%,造口黏膜脱垂10.5%,造口旁疝9.3%,其它如肠梗阻、造口出血等发生率为1.3%。82.7%的并发症出现于术后1年内。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其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体形消瘦者造口脱垂和旁疝的发生率上升,体形肥胖者造口局部坏死、皮肤刺激和回缩狭窄的发生率增加。随着观察时间的增加,造口皮肤刺激并发症减少而造口脱垂和旁疝的发生率上升。表明结肠造口并发症有较高的发生率,与手术情形、患者年龄及体形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