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胸结核病灶清除术 描述
1875人浏览经胸结核病灶清除术
1.适用于胸椎5~11结核。胸椎5以上和胸椎11以下,由于胸廓与膈肌的限制,操作困难,宜选用其他术式。
1.胸椎结核并有心、肺功能不全者。 2.年老体衰或10岁以下的儿童。
注意事项: 1.经胸病灶清除术的优点是显露充分,可在直视下进行手术,大血管清晰可见,不致误伤。但切开脓肿及搔刮脓肿壁的肉芽时,也应严格在直视下进行,操作要细致,以防损伤大血管。 2.左侧开胸行下段胸椎病灶清除时,因为心脏处于病灶之前,为了显露病灶常需牵拉心脏,此时应特别注意,不要猛力牵拉或加压,以免影响心脏舒缩和心搏出量。 3.经胸病灶清除术显露直接、充分,病灶清除可较彻底。但必须指出:脊髓损伤并不因此不发生或减少发生。发生脊髓损伤的原因和经肋骨、横突切除结核病灶清除术的相同,应特别注意防止。
第1步1.体位 侧卧位,术侧向上,胸廓下垫枕,两上肢伸向前,放在上肢架上。 2.切口、开胸 沿预定切除的肋骨作后外侧切口,后侧起自骶棘肌外缘,止于腋前线。开胸步骤与开胸术相同。切下的肋骨应妥善保管,以备植骨用。扩开胸腔后,如肋骨后侧残端过长,突出于伤口内,有可能刺伤肺脏或妨碍操作时,应补充切除一段。如有胸膜粘连,可用纱布球或裹以纱布的手指分离至肺叶塌陷、椎旁脓肿完全显露为止。3.显露、清除病灶 开胸后,摇动手术台,使病人背部与地面成60°角。拉开肺叶,显露病灶。必要时,右侧可切断奇静脉;左侧可以切断肺下韧带,以增加显露 ⑶。切开脓肿前,应用盐水纱布保护和隔离周围组织,以免脓液流出污染胸腔。如脓肿不大、病灶仅局限于两个椎体者,可顺肋骨头中心方向横行剪开脓肿壁,以免损伤经肋骨下缘进入脓肿壁的助间血管。如不慎切断肋间血管,应立即缝扎。如脓肿较大,椎体病变广泛,可在缝扎肋间血管后,作纵行或T形切开和翻开脓肿壁后即可充分显露病灶。清除病灶及椎体间植骨步骤同经助骨、横突切除结核病灶清除术。如有椎旁脓肿溃入肺叶时,胸膜粘连多较严重,分离纵隔胸膜应尽量靠近脏层胸膜,以免误伤纵隔内血管、神经,甚至分破对侧胸膜。待四周完全分离清楚后,再切断肺叶与病灶间的窦道。一般肺叶内病灶不大,可于搔刮后缝合,或作楔形切除。如肺叶病灶严重,可考虑行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如合并截瘫或死骨位于椎体后部,可显露并切除1~2个椎弓根,显露硬脊膜,保护脊髓,进行前方清除和椎体间植骨矫形,步骤见“椎管侧壁切除病灶清除术”。4.缝合、引流 病灶内置链霉素粉1g,分层缝合脓肿壁及壁层胸膜。胸腔内用生理盐水冲洗,在腋后线最低位的肋间作引流后,按开胸术关胸步骤逐层缝合,关闭胸腔。
并发症: 胸腔渗液的处理:切肺手术后,一般在24小时内,胸腔将有200~400ml的渗血和渗液经引流管流出,引流液的血色应逐渐变淡。约在24~72小时后,积液可以排尽,引流管可以拔除。拔引流管时,应先将引流管靠近皮肤的一段及引流口周围皮肤消毒,剪断固定线,一手将垫有4~5层凡士林纱布棉垫放在引流口部位,另一手握紧引流管,嘱病人深吸气后憋住不呼气,迅速将引流管拔出;同时,将凡士林纱布及棉垫压紧引流口,用胶布加压包扎,以免空气漏进胸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