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吻合口的处理 描述
212人浏览血管吻合口的处理
在战时,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约占全部伤员的1~3%,平时也常有发生。动脉损伤后,能立即发出大出血而危及生命,特别是较大的动脉,如股动脉、腘动脉、肱动脉等,即使出血停止,也可因肢体远侧供血不足而发生坏死或功能障碍。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对四肢血管伤多采用结扎为主的方法处理,截肢率高达49%。近四十年来,对四肢血管伤多采用修复法,使截肢率降为0~13.5%。在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同时,其附近组织,如骨、关节、肌肉和神经等常同时受伤。但重要血管伤应首先处理。四肢血管损伤,有动脉和静脉之分,多数火器伤是二者同时受伤。其中动脉损伤常为主要矛盾,应该修复,但在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时,还必须修复好静脉。
用自体静脉移植修复动脉缺损,由于动脉压力大,恢复血流后,在动脉压力的影响下,静脉可能伸延一定的长度,约为缺损长度的10%~15%,在移植静脉一端的缝合业已完成,为缝合另一端而修剪血管时,应将此因素考虑在内。如动脉缺损3cm,则移植静脉的合适长度为2.6~2.7cm,以免移植静脉过长,恢复血流后,造成血管扭曲。
注意事项: 1.血管断端分离的长度要合适,过短时血管缝线处张力过大,必致失败。在端端吻合时,有时须将血管上、下段适当分离并结扎、切断某些侧支,但不能切断股深、旋股或肱深等比较重要的动脉。如果张力还很大,宁可采用血管移植以重建血运,也不可勉强进行端端吻合术。血管移植也不可过长,不然血管将曲折而阻碍血流。同时,吻合时尚须注意使血管的纵轴一致,避免血管扭转。 2.缝线牵拉和结扎要松紧适宜,不可过松,以免漏血;更不可过紧,以免造成吻合口狭窄。 3.松开血管夹后,远段的血运即可恢复
第1步血管外膜周围有一层疏松组织。 剥除血管外疏松组织,以免被缝针带入管腔,致血栓形成,堵塞血管。血管外膜不能损伤,否则会使管壁发生瘢痕挛缩。 用显微血管镊轻柔地扩张痉挛的血管,并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管腔,以备吻合。
并发症: 吻合口溃疡,夜间痛显著,常向它处放射,腹痛发作期较长,而缓解期较短。进食或制酸剂能暂时缓解。纳差、恶心、呕吐及体重减轻等比较常见,部分患者可并发穿孔,梗阻和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