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皮下瘘管切开术或切除术 描述
209人浏览复杂性皮下瘘管切开术或切除术
复杂性皮下瘘管切开术或切除术是治疗皮下瘘管功能障碍的外科疗法之一。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肛瘘。
1、伴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2、局部有感染灶、不适宜手术者。
注意事项: 1.肛瘘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 ①正确找到内口;②切开或切除全部瘘管,包括主管、支管和交通管;③正确处理好括约肌与瘘管的关系;④术后创口引流通畅。以上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会导致手术失败或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2.肛管括约肌切断问题 术中应仔细摸清探针位置与肛管直肠环的关系,如探针在肛管直肠环下方进入,虽全部切开瘘管及大部外括约肌及相应内括约肌,由于保存了耻骨直肠肌,不会引起肛门失禁。如探针在肛管直肠环上方进入直肠(如括约肌上肛瘘、括约肌外肛瘘),则不可做瘘管切开术,应行挂线疗法或挂线分期手术。第1期将环下方的瘘管切开或切除,环上方瘘管挂上粗丝线,并扎紧。第2期待大部分外部伤口愈合后,肛管直肠已粘连固定,再沿挂线处切开肛管直肠环。
第1步截石位。用探针确定瘘管的方向和深度后,再用有槽探针从外口插入,内口通出,沿探针槽沟方向将瘘管全层切开 第2步用刮匙刮除瘘管壁的坏死组织和肉芽组织,必要时切除周围的瘢痕组织,创口内填以油纱布
并发症: 1.出血 不多见。常由于血管回缩而未予及时结扎所致。可暂时用纱布填塞,加压包扎。如出血仍未能停止,须手术止血。 2.肛门失禁 虽属少见,但是严重的并发症。多由于切断了肛管直肠环,或者部分切断,而致肛门完全失禁或部分失禁。 3.肛门瘢痕挛缩变形 主要因肛瘘创口大而深,靠近肛缘组织切除过多过广,发生创缘塌陷,愈合后瘢痕收缩发生肛门变形。其次是手术时切断肛尾韧带或切除尾骨后,肛门向前移位,改变直肠与肛管的角度。 4.创口生长缓慢 若肛瘘创口大而深,生长慢是正常的。若生长过于缓慢,要考虑以下因素:①病人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结核病等;②创口内有异物存留,如丝线、敷料、鱼刺等;③换药不当,处理欠及时,造成创口粘连及假道形成,甚至创口感染。 5.直肠黏膜脱垂 常伴随肛门失禁,两者发生原因相同,必要时须同时处理。 6.尿潴留 除本身有泌尿生殖系统疾患外,主要由疼痛引起的反应性尿潴留。肛管神经与膀胱颈部神经关系密切,肛门部刺激常可引起后尿道和膀胱颈部痉挛,尤其在放置肛管的病例更为常见。只要除去疼痛病因,适当给予镇静剂常可排尿。如仍不能排尿,可给氨甲酰胆碱0.25mg皮下注射。术后12h仍不能排尿者,须导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