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半结肠切除术 描述
3503人浏览右半结肠切除术
1.盲肠、升结肠或肝曲的癌。
注意事项: 1.分离右侧结肠系膜显露腹后壁时,注意勿损伤十二指肠、右肾、精索内血管(男性)和输尿管。 2.行回横结肠吻合时,严防污染,吻合口应无张力,肠端血运要好;不然,有发生吻合口瘘引起腹膜炎的可能。 3.在吻合方式的选择上,以选择端端吻合为佳。如回肠过细,可将系膜对侧肠壁前开一小段,使斜面加大,以与结肠直径相应。至于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尤其是侧侧吻合)有发生盲袢综合征的缺点,现已少用。 切除范围 对盲肠及升结肠癌,应同时切除回肠末段15cm、盲肠、升结肠、横结肠右半部及部分大网膜和胃网膜血管;切断及切除回盲动脉、右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支及其伴随的淋巴结。
第1步以升结肠癌为例。 1.体位 仰卧位。 2.切口 右侧经腹直肌切口或右侧正中旁切口。 3.探查 切开腹膜后,将消毒巾缝合于两侧腹膜上,以保护切口免受污染。探查确定病变的范围,有无肠系膜淋巴结或肝脏的转移,能否作彻底的切除等。有时虽已有肠系膜淋巴结或肝脏的转移,但操作无困难时,仍应争取切除。若肿瘤侵犯至其他脏器,如小肠、输尿管等,可能时应将其一并切除。 4.显露右侧结肠,结扎肠系膜血管 处理恶性肿瘤的手术特点是着重预防癌细胞扩散,故应首先切断病变结肠的淋巴及血管干,广泛切除肠系膜,最后才分离盲肠及升结肠。相反,治疗回盲部良性病变时,为了便于手术,一般可先分离盲肠及升结肠,对肠系膜则不作过多的切除。 探查后,用温盐水纱布垫保护小肠与大网膜,并用深拉钩向中线拉开,显露右侧结肠。 如为恶性肿瘤,则按血管分布与淋巴引流区,首先切开横结肠中段和回肠末端(距回盲瓣10~15cm处)的系膜,将结肠右动、静脉,回结肠动、静脉,结肠中动、静脉的右侧分支分离、结扎切断;血管近端再次结扎或加缝扎。然后,在包括肿瘤上、下两端约5~6cm处用细纱布条穿过肠壁边缘的肠系膜,捆扎肠腔,使肿瘤段肠内容物不致上下移动,造成播散。 5.分离右半结肠 切开升结肠外侧后腹膜。应用钝性与锐性相结合分离法,自回盲部至升结肠,将右侧结肠与结肠系膜向中线推移。显著右侧后腹壁时,需注意避免损伤十二指肠与输尿管。然后,将肝结肠韧带切开,分离结肠肝曲。将胃结肠韧带右侧切开,分离横结肠右段。 最后,将横结肠中段系膜沿肠壁边缘分离2cm左右,结扎、切除此范围内的脂肪垂。脂肪垂内有边缘血管,切勿牵拉损伤,以免引起出血或肠管缺血。而后,用十二指肠钳(或全齿直止血钳)夹住切除端肠管,保留端以无损伤肠钳夹住后切断。以同法切断回盲瓣以上10~15cm处的回肠末端,取出右半结肠。回肠末端应斜行钳夹切断,多留系膜侧的肠壁,以保证断端血运,并使口径适合与横结肠近段吻合。钳夹切断横结肠时,也应注意使断端有充分的血运。 6.吻合回肠横结肠 将回肠末端与横结肠断端进行开放式端端吻合术,先缝2针牵引线固定,随即进行吻合。后壁内层用细丝线或2-0铬制肠线作全层间断缝合(或间断内翻褥式缝合),线结打在肠腔内,内翻肠壁壁内层也同样作全层间断缝合,使肠壁内翻。前、后壁外层用细丝线作浆肌层间断内翻褥式缝合。 7.关闭肠系膜间隙 将回肠系膜与横结肠系膜间隙用细丝线间断缝合闭合,以免发生内疝。右侧腹后壁腹膜裂口缺损较大,应尽量缝合或用回肠系膜加以覆盖固定。 8.关腹 逐层缝合腹壁,一般不放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