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誉”为癌中之王
不是没原因
胰腺癌以“难发现、易转移、难治疗”著称。它总体治疗效果在癌症中是最差的,其发病率几乎等同死亡率。目前,胰腺癌占肿瘤相关致死的第4位,预计到2030年达到第2位。5年生存率仅7%,在所有肿瘤中排倒数第一,且只比十几年前的4%提升了3个百分点。
“我认为现在胰腺癌治疗进入了瓶颈期,虽然外科手术越来越精细,越来越能做到根治,安全性也很高。但手术做再好,胰腺癌的远期生存率也没有得到质的提升。”
那么作为癌中之王,胰腺癌举步维艰的治疗困境是怎样造成的?科学家们将如何在挫败中砥砺前行?
一、误诊很常见,消化、内分泌、肝胆、骨科医生要注意了!
早期胰腺癌(Ⅰ-Ⅱ期)有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中位生存期可达到20个月,但发现率只有20%-30%;晚期患者只能进行姑息性化疗,但效果差,中位生存期只有6个月。看得出两者间有明显差别,可惜胰腺癌早诊率太低,这大大制约了治疗效果。
世界范围内如此低的早诊率,一方面是大众对胰腺癌认知不足,甚至对胰腺位置、功能等基本常识不清楚,很难在初期找对就诊科室。另一重要原因是医生误诊,胰腺是腹膜后位器官,普通查体难以发现肿物;且胰腺癌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