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我省乙型脑炎流行危险因素查清 病毒感染长期广泛存在

发布日期:2014-11-25 13:08:21 浏览次数:1602

东北网1月3日电(衣晓峰 记者杜筱) 乙型脑炎病毒在黑龙江省的媒介昆虫和宿主动物间存有自然循环,乙脑病毒感染在本省地域人群中已长期广泛存在。前不久,由黑龙江省疾病预防中心免疫计划所所长马玉杰等人完成的一项获奖科研成果打破了通常认为乙脑仅流行于低纬度地区的观点,相关结论为制定我国高纬度、低流行区的乙脑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可借鉴经验。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媒介蚊虫传播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儿童,临床以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为特征,病死率为5%-35%。黑龙江省属于乙脑低发省份,大部分年份为散发和偶发;但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有过乙脑的突然大面积暴发流行,省内27个市县报告病例489例。因为基础研究资料欠缺,全省始终没有统一的乙脑免疫程序和控制策略。

针对这一空白,马玉杰课题组通过描述流行病学和血清流行病学方法,深入了解黑龙江省乙脑感染规律和发病特点,其中包括人群的乙脑隐性感染水平,媒介昆虫和宿主动物病毒携带情况及感染、带毒情况。研究发现,本地区乙脑发病呈明显的夏秋季高峰,约91.43%的病例集中在7-10月份;报告病例中小于10岁的儿童发病率较高,为0.01/10万。受调查的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各年龄组均超过40%,且年龄越大阳性率越高,最高100%。

与此同时,课题组选取省内两个地区进行了猪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两地分别有20%和85%的猪表现为乙脑抗体阳性。在此之前,研究人员还从蚊、蠓标本中分离出乙脑病毒。由此提示,乙脑病毒在黑龙江省媒介昆虫和宿主间存在自然循环,乙脑病毒感染在本地区人群中也已长期广泛存在。其中,水田面积和生猪饲养数直接影响蚊虫的数量及其带毒率,既有利于乙脑病毒的扩散和循环,也可能成为周期性流行的基础。

专家提醒,尽管高纬度的省份属于乙脑低流行区,但人群仍可通过隐性感染的方式获得低滴度的乙脑抗体,其潜在危险因素绝不容忽视。特别是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改变,不排除乙脑在黑龙江省再次流行、暴发的可能性。这就有必要将乙脑纳入低流行区免疫计划,建立人群免疫屏障;同时加强乙脑病例监测的敏感性,并在重点地区选择部分监测点,持续开展蚊虫带毒率监测和宿主动物感染动态监测,针对可能发生的疫情做好预测和预警。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2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