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85%的肝癌患者都是由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转变来的。肝癌的发展一般经过肝炎-肝硬化-肝癌这“三部曲”。研究数据表明,15%-20%的肝炎患者会在5年内发展至肝硬化,10%-15%肝硬化患者会演变成肝癌。而发展到肝癌之后,患者往往还伴有肝炎、肝硬化等基础性肝病,这大大增加了治疗难度。
除了乙肝导致肝硬化而引起肝癌外,黄曲霉素、亚硝酸盐、饮用水污染、寄生虫感染和遗传因素也会导致肝癌的发生。据《广州社区人群肝癌高危因素调查》显示,肝炎病毒、黄曲霉素污染、酗酒、饮用水污染和肝吸虫感染是诱发肝癌的五大高危因素。
肝癌高危人群需每半年行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肝脏彩超监测
肝癌在发现时大多数患者都已经处于中晚期,导致治疗效果很差。因此,疾病的早期诊断对肝癌患者来说至关重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外科、肝移植中心张英才医生表示,肝癌的早期发现其实并不难,对于高危人群只需抽血行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AFP)及行肝脏彩超检测即可早期诊断肝癌。
而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也有了一个大的进展,就是行“T+A”联合治疗。
IMbrave150研究是一项在501名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性治疗的不可切除的HCC患者中开展的全球性Ⅲ期、多中心、开放性研究,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接受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或索拉非尼治疗。
在经过中位时长15.6个月的随访后,最新分析结果表明,“T+A”方案可降低死亡风险34%,中位总生存期(mOS)达到19.2个月,优于此前标准方案的13.4个月(HR=0.66; 95% CI: 0.52–0.85);在中国亚群中,中位总生存期达到了24.0个月,优于此前标准方案的11.4个月(HR=0.53; 95% CI: 0.35-0.80)。不仅如此,高质量PRO结果显示“T+A”方案可使患者报告的身体及角色功能和关键症状的恶化明显延迟。
该方案目前对中国患者适应性良好,未来,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