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锰(mg)=3.20,铁(mg)=1.40,钠(mg)=41.90,维生素C(mg)=4.00,纤维素(mg)=2700.00,蛋白质(mg)=1300.00,碳水化合物(mg)=10300.00
中医功效: 能温里散寒,温肺化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腹泻;肺寒久咳气喘,痰多清稀。可与人参、五味子等配伍。可煮粥,煎汤等。一般多与其它香料合用。 1. 脘腹冷痛者,多与高良姜配伍。 2. 汗吐下太过,亡阳欲脱,四肢厥逆,脉微欲绝者,可与附子相须为用,即可增强附子回阳救逆之功,又可减低附子之毒性。 3. 寒饮伏肺,症见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者,可与细辛、五味子等配伍。 现代研究: 1。 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干姜浸剂对小鼠自发运动有抑制倾向, 能延长环己巴比妥的睡眠时间。干姜浸剂与半夏浸剂同用对中枢神经的作用较单用为强, 对小鼠的自发运动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并显著延长环己巴比妥的睡眠时间, 提示二者有协同作用。姜的多种成分都有中枢抑制、加强镇静催眠和对抗中枢兴奋药的作用。干姜的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干姜浸剂及干姜浸剂与半夏浸剂合用时均可使离体心脏自主运动增强。干姜浸剂 0。25g/kg给大鼠静脉注射, 先出现一过性升压作用, 然后出现降压作用, 并能增强心房自主活动。 3。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干姜浸剂和半夏浸剂联用时对应激性溃疡有抑制作用。干姜浸剂能抑制胃液酸度和胃液分泌, 其抑制应激性溃疡的作用与此有关。但亦有报告指出, 干姜水煎液(4.5g/kg)灌胃对大鼠的应激性胃溃疡、醋酸诱发胃溃疡、幽门结扎型胃溃疡、消炎痛型胃溃疡无抑制作用;而炮姜(干姜饮片经砂烫炮制而成)水煎剂(4.5g/kg)灌胃对大鼠的应激性胃溃疡、醋酸诱发胃溃疡、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但对消炎痛型胃溃疡无作用。 4。 抗炎作用 干姜的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干姜浸剂和姜烯酮灌胃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无明显作用, 姜烯酮剂量增加1倍则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其强度弱于消炎痛5mg/kg的作用。 5。 抗缺氧作用 干姜醚提取物有抗缺氧作用, 能延长常压缺氧和氰化钾中毒小鼠缺氧的存活时间;也能延长断头小鼠所致急性脑缺血缺氧后呼吸维持时间, 但对亚硝酸钠中毒小鼠存活时间仅有延长倾向, 对小鼠低温存活时间无影响。 6。 其他作用 干姜水提取物和干姜挥发油灌胃能明显预防大鼠实验性血栓的形成。干姜水煎液(10mg/ml)有延长凝血时间并使纤维蛋白部分溶解的作用。干姜浸剂对末梢性催吐药硫酸铜诱发的蛙呕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干姜煎剂对中枢性催吐药阿扑吗啡及洋地黄引起的鸽呕吐均无抑制作用。干姜浸剂能抑制血管通透性, 与半夏浸剂同用有利尿作用。姜辣素、姜烯酮有显著的灭螺作用。
干姜对哪些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按更详细疾病搜索食品)感冒 哪些体质的人适宜吃干姜?(测一测你的体质)阳虚体质 哪些疾病的患者不适宜食用干姜?高血压,痔疮 哪些体质的人不适宜食用干姜?(测一测你的体质)健康体质平和质,湿热体质,特禀体质 食用禁忌 阴虚,内有实热,或患痔疮者忌用。久服积热,损阴伤目。高血压病人亦不宜多食。 性质温热,有解表功效,所以只能在受寒的情况下作为食疗应用。
知名产区: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 生成过程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茎叶枯萎时挖取根茎,去掉茎叶、须根,烘干。干燥后去掉泥沙、粗皮,扬净即成。采收后经处理干净,切片晒干或低温烘干用。 怎么辨别干姜的好坏? 与附子的鉴别 二者皆为辛热之品,均能温里散寒,回阳救逆,同可用治阴寒内盛,脾阳不振之脘腹冷痛、大便溏泻,以及亡阳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症,二者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 附子:有毒,其温里散寒、回阳救逆之力较强,为温里散寒之要药、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并善于补火助阳,善治肾阳、脾阳、心阳虚证;以及寒湿痹痛等证,以治中下二焦之里寒证为主。 干姜:虽温里散寒、回阳救逆之力不如附子,但又能温肺化饮,以治中上二焦之里寒证为主。 与高良姜的鉴别 二者皆为温中散寒的主药,主治脾胃寒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证,或阳气不足之虚证,均可配伍使用。两者在临床常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 干姜:用于暖脾阳,偏治脾寒腹痛泄泻。又能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治亡阳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以及寒饮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等症。 高良姜:则长于散胃寒,善治胃寒冷痛,以及寒凝气滞,噫气呕吐等症。 与生姜辨别 干姜虽与生姜同出一物,但由于鲜干质量不同其性能亦异。干姜性热,辛烈之性较强,长于温中回阳,兼能温肺化饮,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焦虚寒、阳衰欲脱与寒饮犯肺喘咳等证。 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证,前人称之为 “呕家圣药”。
虚寒泄泻,虚寒呕吐,虚寒咳嗽,寒痹,风寒犯肺,风寒头痛,风寒感冒,脏寒,小肠虚寒,寒饮咳嗽,寒湿泄泻,恶寒发热
小腹冷痛,胃寒疼痛,脾胃虚寒,风寒湿痹,寒性体质,畏寒,寒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