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半肝切除术较常应用特别是对左叶的肝癌和肝内结石。切除界限在肝正中裂左侧0.5cm左右,这样才不会损伤行径在正中裂中、汇流中间两个肝叶回血的肝中静脉。
注意事项: 1.有时肝右前叶门静脉支起源于门静脉左支横部,因此在切断门静脉左支时,应先检查清楚,如发现此情况,应在右前叶门静脉支起源的远端结扎切断。 2.肝门粘连严重或左半肝巨大肿瘤,左半肝脉管不能显露时,可间歇阻断肝门血流,切开附近肝实质,显露和处理脉管。每次阻断时间不超过15分钟,必要时可分次阻断。 3.如肝恶性肿瘤体积大,血运丰富,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分离左半肝时会引起大量出血者,应提前处理肝门,控制出血后再分离肝周围组织。
第1步1.体位 仰卧位。 2.切口 一般采用上腹正中切口,必要时可向左上方延长,切断剑突和肋弓软骨,亦可采用右肋缘下斜切口,很少需作胸腹联合切口者。 3.分离左半肝 在切除肝脏之前,先分离附着在左半肝上的结缔组织和韧带。先切断、结扎肝圆韧带,利用其肝侧残端将肝脏轻轻下拉,沿前腹壁剪断镰状韧带。将肝脏向后、向下推开,更好地显露、切断冠状韧带,并结扎、切断在膈面背侧的左三角韧带。然后,切断肝胃韧带和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注意勿损伤肝蒂),左半肝即被分离。 4.处理第1肝门的肝门脉管 分离肝脏后,用大拉钩将肝脏拉向上方,显露第1肝门。有时为了防止切除肝叶过程中大出血。可先用一纱布条或导尿管套入肝蒂脉管处,以备控制血流。处理肝门脉管常用的方法有下面两种: ⑴鞘外结扎法:即在glisson鞘外一并结扎左肝管、肝左动脉和门静脉左支。先沿glisson鞘左干上、下各0.5cm处作钝性分离并深入到肝实质内1cm左右。分离时勿撕裂在鞘内走行的血管。分离清楚后,在距门静脉主干分叉左侧2cm左右处,用粗丝线结扎两道;可暂不切断,待左肝叶实质全部离断后,再验证一下所结扎的左干是否正确无误。然后,在两结之间切断,取走左肝,脉管干残端作缝扎。⑵鞘内分别结扎法:当肝门脉管有异常走行时,需将glisson鞘分开,分别结扎左肝管、肝左动脉和门静脉左支。左肝管和肝左动脉需先切断,门静脉则暂不切断,作为以后切除肝叶的标志。 5.处理第2肝门的肝左静脉 第1肝门处理完毕后,将肝脏拉向下方,显露出第2肝门。此时,需先辨清肝左静脉与肝中静脉的解剖关系,有时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分别注入下腔静脉;有时肝中静脉先汇入肝左静脉后再注入下腔静脉。还应注意肝左静脉在肝外部分较短,常需切开肝包膜才能辨清。用刀背慢慢分离肝左静脉与肝中静脉分叉处,保留肝中静脉,再用钝头粗圆针引粗丝线,贯穿肝实质,结扎肝左静脉,然后切断,分离第2肝门。 6.离断左半肝 沿肝中静脉左侧缘0.5cm处切开肝包膜,用刀背钝性分离肝实质,将所遇的左肝脉管,一一用弯止血钳钳夹后切断、结扎。在此过程中切勿损伤肝中静脉主干。再从肝的脏面前缘向肝实质内钝性分离,最后切断门静脉左支,完全离断左半肝。肝断面的血管和肝管应一一用细丝线结扎或缝扎,渗血可用热盐水纱布敷压止血。 7.网膜覆盖肝断面 因左半肝切除术已将肝镰状韧带切除,故肝的断面需用丝线间断缝合再加用小网膜或大网膜缝合覆盖,既预防肠粘连,又有助于止血。如仍有出血,应在创缘用褥式缝合止血。检查无渗血或漏胆汁后,于左半肝窝及网膜孔处各置一香烟引流或双腔管引流,再逐层缝合腹壁。
并发症: 1.术后出血 发生的原因有术中血管结扎不牢、脱落,或肝组织感染、坏死;也可能因肝功能不佳、凝血功能障碍而发生广泛渗血。发生后应尽量辨清原因,及时处理。如血管出血,应拆开切口缝线,重新缝扎止血;如广泛渗血,则可用纱布条堵塞压迫止血。对全身有出血倾向的,可用凝血药物和输新鲜血等。 2.胆汁性腹膜炎 如肝创面有较大的胆管结扎脱落或坏死,即可发生漏胆而造成胆汁性腹膜炎,这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故在手术中应尽量少使肝组织缺血,肝管结扎要牢靠,术后引流要充分。一旦发生胆汁漏,应充分引流。 3.肝功能衰竭 肝切除术后易发生肝细胞坏死,而致肝功能衰竭,临床表现有持续高热、出现黄疸、腹水、全身出血倾向、尿少,重者发生昏迷。肝功能衰竭常易发生在麻醉药量大、手术损伤重和术前肝功能差的病人。发生后需积极采取保肝措施,如输注葡萄糖、应用大量维生素、支链氨基酸,控制蛋白摄入,应用抗生素和结肠灌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