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

发布日期:2014-11-23 11:19:24 浏览次数:1595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从临床上的病程、病原菌、感染途径及病变累及部位等可表现为急性期及慢性期,并分为中央性与边缘性两种类型。

①中央性颌骨骨髓炎:一般是由牙源性炎症先波及骨髓,从颌骨中心向四周扩散至骨皮质及骨膜。在急性早期的炎症常局限于牙槽骨或颌骨体的骨髓腔内,患者感到牙痛剧烈,疼痛可沿三叉神经分布区放射。病变区的粘膜充血水肿,患牙有明显叩痛和松动,并有龈沟溢脓或形成牙槽脓肿。在急性期如未能得到及时引流,或感染继续向骨髓腔扩散,可引起弥漫性骨髓炎或穿破骨皮质形成骨膜下脓肿此时全身症状加剧,体温升高达39-40℃;局部疼痛与软组织肿胀加剧,受累区的多数牙齿松动。如炎症未得到控制,在上颌骨时可引起化脓性上颌窦炎并向眶下、颊部、颧部、翼腭凹及颞下凹等区域扩散。在下颌骨感染时可波及下牙槽神经引起下唇麻木,向须周围扩散刺激升颌肌群,引起张口受限。可并发颌周多个间隙感染,面部呈弥漫性肿胀,最后炎症在颌骨内形成血管栓塞,造成颌骨的营养障碍而坏死,从而转入慢性期,由急性期转入慢性期的时间约在2-3周以后,疼痛及其全身症状均逐渐减轻,甚至消失。但口内牙龈袋或管常有脓液流出。约1月后死骨形成,并与健康骨分离,受累区经常有瘘管流脓不愈,或有小块死骨从瘘管排出。下颌骨骨髓炎可造成大块死骨形成。发生病理性骨折,出现咬合关系紊乱。

②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感染传播的途径不是首先损害骨髓而是在骨膜炎或骨膜下脓肿的基础上先累及骨皮质。多发生于儿童与青年人的下颌骨,病变较局限,感染多起源于下颌智齿冠周炎所引起的嚼肌间隙感染或骨膜下脓肿,致使下颌骨升支及角部骨皮质的营养障碍而坏死。临床表现多为慢性期症状,急性期症状与颌周间隙感染并存而被忽略。局部症状较轻,有慢性炎症浸润性肿胀及凹陷性水肿,常有嚼肌及翼内肌受累引起的开口受限。病变多限于皮质,亦可向深层发展累及骨髓,但少有大块死骨形成。有些患者因感染未被完全控制,可反覆发作,经过长期抗炎药物治疗,易造成病原菌的耐药性,形成低毒性感染;病变无明显的化脓及死骨形成的过程,有骨皮质增生、硬化、骨膜增厚,骨皮质溶解破坏甚少,部分形成小脓灶及肉芽组织。颌升支及角部的骨质增生可造成面部不对称。X线摄片检查可见到明显的骨膜下皮质增生。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