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髓炎是怎么回事呢
颌骨骨髓炎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细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时亦见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等,临床上常是混合菌种感染,主要通过牙齿而引起。因为颌骨与牙齿有着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根尖周围炎、冠周炎等治疗不当,病灶扩散均可引起该病,而且多发生在下颌,下颌骨的发病率是上颌骨的9倍。
颌骨骨髓炎发病初期,病人有剧烈牙痛,并迅速波及邻牙。疼痛呈持续性,并向患侧颌骨、头部放射,可有牙周袋溢脓,出现多个牙齿松动,面部肿胀,张口困难,如感染波及下齿槽神经,可出现下唇麻木。颌骨骨髓炎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及高热等症状。
急性期如治疗不当可转为慢性颌骨骨髓炎,形成瘘管,经常有脓液流出,病程迁延日久,会使患儿体质下降。
因此,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选择有效抗生素肌肉注射。注意口腔卫生,用盐水或3%双氧水清洗患牙,牙眼涂以碘甘油,用多贝尔氏液或0.02%的呋喃西林溶液含漱,一日3-4次。
单纯的药物治疗很难达到控制感染和清除病灶的目的,往往需要进行外科治疗,如拔除病牙、切开引流、摘除死骨等方法,临床上可根据情况适当选用。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