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讲义

发布日期:2014-11-13 09:47:44 浏览次数:1600

3.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系指继发于骨膜炎或骨膜下脓肿的骨密质外板的炎性病变。常在颌周间隙感染基础上发生,下颌骨为好发部位;其中又以升支及下颌角部居多。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发病过程,也有急性与慢性之分,病变也可以是局限型或弥散型。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来源,与中央性一样多为牙源性,其中又以下颌智牙冠周炎为最多,其他病灶牙引起者较少。感染的途径是炎症首先累及咬肌间隙或翼下颌间隙,然后侵犯下颌骨的骨膜,发生骨膜炎,形成骨膜下脓肿(即咬肌或翼下颌间隙脓肿),以后再损害骨密质。当骨膜被溶解后,造成血管栓塞,引起该区骨密质营养障碍,发生骨密质坏死,骨软化似蜡状,小片死骨形成,骨面粗糙,有脓性肉芽。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如不及时治疗,病变可继续向颌骨深层髓腔内发展。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急性期,临床特点与颌周间隙,与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感染的表现相似。临床医师如能早期预见其发生,并采取正确而积极的治疗措施,能使急性期边缘性颌骨骨髓炎与间隙感染同时得到治疗,避免进入慢性期。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慢性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腮腺咬肌区呈弥漫性肿胀,局部组织坚硬,轻微压痛,无波动感。病程延续较长而不缓解,或缓解后再反复发作。由于炎症侵犯咬肌,多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进食困难,全身症状一般不严重。

根据骨质损害的病理特点,边缘性颌骨骨髓炎再可分为骨质增生型与骨质溶解破坏型两

种类型。

(1)增生型:本型多发生于青年人。由于患者身体抵抗力较强,致病的病原菌毒力相对较弱,骨质破坏不明显,主要呈增生性病变。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有骨密质增生,骨松质硬化骨膜反应活跃,有少量新骨形成。

增生型临床上主要特点是: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局部的病变发展缓慢。患侧下颌支及腮腺咬肌区肿硬,皮肤无急性炎症,局部压迫有不适感或轻微疼痛。下颌骨X线后前位片见有明显的骨密质增生,骨质呈致密影像。

(2)溶解破坏型:本型多发生在急性化脓性颌周蜂窝组织炎之后。骨膜、骨密质已被溶解破坏,因此,常在骨膜或黏膜下形成脓肿,每旦自溃或切开并引流,则遗留孔,常常久治不愈,长期从瘘孔溢脓。

溶解破坏型在X线片上可见病变区骨密质破坏,骨质稀疏脱钙,形成不均匀的骨粗糙面。由于病程长,局部骨质逐渐软化,肉跟观很像蜡样骨质,伴有脓性肉芽组织及小块薄片状死骨形成。死骨与周围正常骨质有时不能完全分离.边界不易明确分开,很少有大块死骨形成。如果病情未能得到彻底控制,虽为慢性炎症,但可反复急性发作,病变逐渐向颌骨内扩展而波及骨髓腔,形成广泛性骨坏死。

(四)诊断

根据病史、病因、临床表现及X线片检查等,对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一般均不难得出较正确的诊断。

急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的主要诊断依据是全身及局部症状明显,与间隙感染急性期表现相似。病原牙以及相邻的多数牙出现叩痛、松动,甚至牙槽溢脓。患侧下唇麻木是诊断的有力证据。上颌骨骨髓炎波及上颌窦时,可有上颌窦炎的症状,有时从患侧的鼻腔溢脓。

慢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韵主要诊断依据是瘘管形成和溢脓;死骨形成后,可从瘘孔排出小死骨片;瘘管用探针检查可触知骨面粗糙。全身症状不明显,进食、睡眠正常。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0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