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外脓肿
【硬脑膜外脓肿病因与发病机制】
鼻源性硬脑膜外脓肿常继发于急性额窦炎,或因慢性额窦炎引起额骨骨髓炎,腐蚀骨壁使感染侵入颅内所发生。先呈局限性硬脑膜外层炎,然后在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形成局限性脓肿。少数病例亦可因额窦粘膜发生血栓性静脉炎,使感染蔓延入颅内。
【硬脑膜外脓肿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因脓液常积存于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其周围常产生肉芽组织及包膜,使脓液局限化。在早期有轻度硬脑膜外层炎症状,如发热、恶心等,头痛呈持续性钝痛或钻痛,夜间为甚,服止痛药无效,亦可能有三叉神经痛样疼痛。额窦感染经充分引流后,若仍有持续性前额区疼痛或头痛,示有硬膜外或硬膜内脓肿的可能。脓肿小者症状不明显,但头痛常为持续性,并有叩击痛,患者常沉默寡言,容易漏诊,常在手术中始发现。急性额窦炎患者如出现头痛和轻度脑膜刺激症状,在额窦区以外或局限性水肿范围以外有持续性的明显叩痛者,均应疑有硬脑膜外脓肿的可能。X线摄片检查可示颅骨破坏,但不能证明有脓肿存在,腰椎穿刺示颅内压不高,脑脊液常无异常。头颅CT扫描及MRI有诊断价值。
【硬脑膜外脓肿治疗概述】
手术治疗
此病常在额窦根治术中发现,额窦后壁有骨质破坏或肉芽增生,在刮除肉芽过程中,常见脓液溢出,遇此情况,应将腐蚀骨质边缘用咬骨钳咬除,充分暴露脓腔,并用吸引器将脓液吸尽,硬脑膜上肉芽组织可轻轻刮除,避免损伤硬脑膜,以免使感染扩散。若额窦后壁肉眼外观完整,但有硬脑膜下脓肿可疑时,可用小圆凿将骨壁凿开,进行探查,如发现有脓肿,应尽量扩大创口以利引流。术后于鼻额管置入橡皮管,至少保留2周,以作引流和扩张。手术前后应给予足量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的扩散。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