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脾虚湿盛症的原理 脾虚湿盛的食疗方剂
脾虚湿盛症临床表现:面色萎黄,四肢不温,神倦乏力,足跗时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而弱。
脾胃湿热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症状是很容易区分的,脾虚湿盛以怕冷无力,舌苔白等来寒像判断,脾胃湿热以身热口苦,小便黄,舌苔黄等热像来判断。 这个脾虚湿盛和脾虚湿热的区别就是一个寒,一个热。前者主要表现为寒,如这个怕冷,乏力等症状,后者主要是表现为热,如烦躁,口苦,尿黄等症状。所以是很容易区分的。脾虚湿盛可以用参苓白术丸,脾胃湿热以温胆汤等来治疗
脾虚湿盛肝火旺不可当春困
阳能化湿,就好比太阳出来,湿气就散了。因此阳气重的人,气血旺盛、精力充沛、面色红润、反应敏捷,这类人体内不会有湿,一般不太会发生春困。但是有两类人就特别容易发生春困。
第一种:脾虚
这一类就相对比较麻烦,主要表现为乏力、困倦、头重、头晕,有的甚至会有恶心、食欲减退等。一般舌苔较厚腻、舌质淡,可以看到齿印。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而水湿反过来又加重脾虚的症状,外湿加内湿,内外相和,就加重了春困的症状。王清海说,在广东,脾虚、痰湿体质人很多。
第二种:肝火旺
在春季宜疏肝,而如果平时肝火偏旺,比如易急躁、心慌、失眠、头晕、头痛等症状,在这个时候也容易因为体虚引起的困乏。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肝胆湿热、肝火亢盛高血压患者来说,特别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王清海介绍,最近1-2周,医院就收治了十几例中风患者,其中有三位仅有三四十岁。专家提醒,有高血压的患者,出现精神不振、懒言少语、头晕、乏力、四肢沉重等症状,就不要仅仅以为是春困了,有可能就是中风。
日常生活中,常听人说:这几天有湿热,该喝些凉茶调节调节。看中医时,也常会听医生说湿热。那么,什么是湿热,湿热有哪些表现,应注意什么问题?
要明白湿热,先应了解什么叫湿,什么叫热。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甲状腺患者特别是一些甲减甲亢的患者常常出现一些脾虚湿盛的症状,表现为全身或者局部水肿,按之不起,面色恍白无华,毛发憔悴,两目无神,心慌心悸,大便或者趟泻,或者干燥,全身倦怠乏力,最主要的是舌头上的变化,舌淡苔白有齿痕,舌边的齿痕状非常明显,犹如月饼的边缘。中医称之为齿痕舌,这是脾虚湿盛的一种病理表现。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运化水湿,脾的功能正常,水湿得以运化,则全身水利通道通畅,五脏协调,人体健康。反之就会出现水湿泛滥的情况,所以治疗脾虚湿盛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一个重要方向,一方面在治疗上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另一方面饮食上也可以做一些食疗,如:助脾阳的食物山药芡实苡仁等,都可以熬粥食用,这些中医饮片作为食疗原料,务必注意一下几个方面:坚持每天作为餐桌上的粥少量食用,每锅粥上述饮片各15--20克为宜。
所谓热,那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等。
此外,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年人突然食欲下降,出现消瘦乏力、没精神等症状,一定要特别小心,因为这些表现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甚至恶性肿瘤的症状,特别是伴有贫血的老年人,应该做个大便潜血、查一下血糖和尿液等。
排除上述疾病后,若确诊为脾虚湿盛,气短、没劲就是其症状,老年人在秋季容易出现。在饮食上康复专家建议,不要吃生冷、甜腻肥厚的食物,入秋后的生冷瓜果应该少吃,以免伤及脾胃。应该多吃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薏米、莲子、红小豆、山药等。
对于胃下垂的患者,胃部下垂无力,患者一次不能吃太多,应少吃多餐。胃下垂是一种需要长期调养的疾病,这种患者多是体质虚弱、消瘦,可以肯定地说什么时候吃胖了,胃下垂自然就会好转。如果胃下垂的比较严重的话也可以用中药加导融进行治疗。
推荐食补小验方:小米、红小豆、莲子、山药,四种食物熬粥,每天早晚饭服用。
本文来自网络,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不代表本网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