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四大基石预防冠心病

发布日期:2014-10-04 19:21:57 浏览次数:1595

冠心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等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冠心病,其中也不乏一些中青年。冠心病在我国其发病率近年来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大约为20世纪70年代的2~3倍。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低,严重时可出现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等,已成为我国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及早发现冠心病

绞痛是冠心病的一个报警信号。心绞痛的部位多在胸骨后,可波及左前胸。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甚至可达无名指和小指,或颈、咽及下颌部。心绞痛有不同的感觉,如压迫性的、紧缩性的、烧灼性的,同时有的病人有胸闷、憋气等症,也有的病人无法准确描述感觉,只是说胸部不适。典型的心绞痛,表现为突发性的胸骨后剧痛,性质如刀割、压榨或闷痛,每次持续3~5分钟,患者本身有濒死的感觉,可自行缓解,发作多与剧烈活动(大运动量活动、排便)或情绪激动(生气、愤怒、过度兴奋)有关。

冠心病常需与能够引起胸腹部不适的疾病加以区别,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囊炎胆石症、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皮疹尚未出现之前)、食道裂孔疝以及呼吸系统等引起的疾病。

控制冠心病关键在预防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级预防是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控制危险因素,消灭心脏病于萌芽状态;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患冠心病的患者采取药物或非药物措施以预防病情复发或加重,降低患者死亡率;三级预防是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危险因素的干预。预防冠心病可采用针对全体人群和高危人群两种预防策略。前者是通过改变某个人群、地区或国家与心脏病危险因素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针对公认的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与心脏病有明确关系的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减少心脏病的发生。心脏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过早患心脏病家族史、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等。其中,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吸烟被认为是心脏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除性别、年龄和家族史外,其他危险因素都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预防冠心病的“十六字方针”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预防冠心病的“十六字方针”,也称为“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具体讲来包括:

第一、积极防治血脂异常。采用膳食治疗的方法,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应多食蛋白质丰富、胆固醇少的食品。如瘦肉、禽肉、鱼、虾、豆类、豆制品、蔬菜、水果;少吃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高的食品,如肥肉、奶制品、动物内脏等。适当增加体力活动,消除过度的精神紧张等。

第二、控制高血压。在日常的膳食中做到少盐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第三、戒烟。吸烟能增加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第四、控制糖尿病。特别是在中老年人中积极控制Ⅱ型糖尿病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第五、少量饮酒或不饮酒。过多饮酒是心脏病的易发因素,饮酒还会增加体重及收缩压。

第六、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情。

第七、适当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体育活动是预防心脏病的重要环节。锻炼中应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在运动后立即洗热水澡,至少应在休息15分钟后,且控制水温在40℃以下。

第八、药物自救。有冠心病的人,要随身携带装有硝酸甘油等药物的保健盒,在心绞痛发作时立即舌下含服,以缓解症状。

第九、如已患有冠心病或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应积极去医院就诊,以得到更好的治疗。

本报记者叶青胡晓震靳军/摄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