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冠心病无创伤筛查有了核武器

发布日期:2014-11-19 09:07:18 浏览次数:1595

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冠心病素有“人类健康第一杀手”之称,是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死性疾病。它是一种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梗死心脏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有两个发病高峰期,一个是气温在0℃以下的寒冬,一个是气温在33℃以上的炎夏。

过去,人们认为冠心病以老年人居多,女性比男性发病晚10年,女性发病一般在绝经后。不过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专家们认为,人步入中年以后,各个器官开始衰退,因此建议,女性50岁以后,男性40岁以后,都需要定期检查身体,并且要把冠心病检查作为一个重要项目。

厦门市第一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吴华教授说,一般人都知道,冠心病发作时会有胸闷、剧烈胸痛等症状,但事实上,有些病人平时感觉身体状况很好,常规体检时血脂、血压、心电图也都正常,貌似健康,其实心脏的冠状动脉可能已经发生了狭窄性病变,这类隐匿性冠心病又称无症状性冠心病,很容易被忽视,只有在做特殊检查时才能发现已出现心肌缺血。这些病人可能就在跑步、过度疲劳、上下楼梯后突然出现绞痛、心肌梗死,且发病很急、病情凶猛,相当一部分病人死于发病后的两小时以内,往往来不及送到医院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小时内获得抢救可挽救大部分坏死的心肌,6小时内抢救的效果也不错,但12小时后效果就不好了),且发病时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室颤、室速、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衰等,许多猝死事件就是这样发生的。

中年患者比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猝死。因为老年人大多是逐渐出现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在漫长的病情发展过程中,人体体内可建立起侧支循环,通过其他通畅的血管给心脏供给血液,来缓解冠状动脉狭窄造成的心脏缺血;而不少中年患者发病突然,侧支循环来不及建立,更容易猝死。

吴华教授说,对急性心肌梗死,关键是做好预防。现在,通过科普教育,很多人都知道要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心脏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将血压、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少吃动物性脂肪,不酗酒,不抽烟,加强锻炼,平和心态,疏导不良情绪等等。但是,光靠生活方式的调整来预防心脏病是不够的。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一些医学仪器的应用,使得医生能够在病人还未感觉到明显症状时就及时发现心脏的病变。通过体检筛查早期发现心脏病,进而早期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吴华指出,这里所说的体检筛查不是指常规意义上的心电图检查,其实,心电图只有在心脏病发病的时候才能显示出异常。要及时发现心脏隐患,必须借助专科深度检查,如平板试验,运动核素心肌ECT扫描(ECT心肌灌注显像),经济条件许可的可以做冠状动脉CT筛查乃至PET/CT(派特)检查等。

在此次研讨会上,一位来自北京的医学专家说,最近,全国人民熟悉和喜爱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因突发心肌梗死去世,侯耀文的离去不仅让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也再一次带给我们健康的警示——冠心病要早诊断、早治疗!正因如此,这段时间,北京各大医院前来检查心脏病的人急剧增多。

冠心病病人要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防止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等严重心脏病变的发生,最重要的是要早期诊断冠心病,尤其是要早期诊断隐匿性冠心病!早期诊断冠心病目前仍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

近年来,一种新开展的无创冠心病检查技术“心脏ECT检查”异军突起,成为早期诊断冠心病的“核武器”。心脏ECT自用于临床以来,在冠心病的诊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程度的估价、疗效评估,以及药物、冠状动脉再通和支架手术治疗预后的判断上显示出优势,尤其是在早期诊断隐匿性冠心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公认为无创性检测冠心病的最佳手段,更有专家称其为诊断冠心病的“银标准”。

心脏ECT检查,就是通过静脉注射经过核素标记的心肌显像剂,显像剂进入体内,迅速分布到心肌细胞里,经过计算机处理,就能在屏幕上清晰显示出心肌血流灌注的断层图像。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顺利供给血液给心肌细胞,心肌血流灌注情况良好,断层图像上就显示为均匀的红色区域;而冠状动脉血流不畅,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功能下降时,断层图像上则显示出红色区域不均匀甚至明显的黑色缺损区域。根据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的结果,可以了解心肌有无缺血、梗死以及缺血、梗死的部位、程度、范围,判断心功能,及时检查出隐匿性冠心病,其敏感性、准确性达到90%以上,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预防心脏猝死事件的发生。

吴华教授形象地将冠状动脉比喻成水渠,而心肌就是它灌溉的田地和庄稼。他说,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能发现水渠哪些部位狭窄或堵塞了,心脏ECT检查则能直接发现哪些田地干涸了、哪片庄稼枯萎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需从体检者的股动脉插管,是一种创伤性检查,而心脏ECT检查只需静脉注射显像剂,是无创检查,另有一种PET/CT检查,可同时发现冠状动脉和心肌的病变,但价格相对较昂贵,因此综合来看,心脏ECT检查在体检筛查中更具优势。

吴华说,心脏ECT特别适合那些借助其他检查方法无法确诊的心脏病病人。对明确诊断冠心病的病人,心脏ECT还可以对心肌缺血部位、程度、范围进行判断,对心肌血流、心肌活性作出准确评估。此外,心脏ECT还能对冠心病人治疗前后进行病情监测、疗效评价,了解其他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肌损害,如,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糖尿病、甲亢、肿瘤病化疗后引起的心肌损害等。

说到“核武器”,人们很容易联想起原子弹爆炸、核泄漏等事件,有些谈“核”色变。因此,一些人对心脏ECT这种需要用核素标记显像剂的检查方法的安全性心存疑虑。对此,吴华教授表示,做一次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即ECT)受到的辐射剂量只相当于做一次普通X线透视受到的辐射剂量,和绝大多数影像检查一样,除了孕妇不适合检查,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的放射性药物剂量对人体是安全的。

链接

“闽南PET中心”是经国家卫生部和福建省卫生厅批准的闽西南地区惟一的PET/CT(派特)研究与应用中心。中心安装的Discovery STE 16型PET/CT(派特)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之一,同类机型在全国尚属首台。“闽南PET中心”主任吴华教授介绍说,该中心拥有一支多学科结合、医术精湛、作风严谨的高素质技术队伍,包括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医学博士和工程技术人员。中心正朝着国内一流正电子药物研发及PET/CT临床研究与应用中心的目标努力迈进。

厦门市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的核医学专业科室之一,开展业务范围包括核素ECT显像、脏器功能测定、体外检测和核素治疗等涉及核医学领域的各项工作,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技术全面、水平较高的综合性临床学科,整体实力跨入了国内同类学科的先进行列。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那伟 高树灼 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