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的常用诊断方式
血管瘤属于内科肿瘤疾病的一种,枕部,头面,四肢,背部 。主要症状: 感染,出血,溃疡,梗阻型黄疸,胆囊积液,腹疼 。多发于儿童时期,血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显。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病变除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可发生在粘膜下,肌肉甚至骨骼。海绵状血管瘤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招致严重失血的危险,今天我们就请专家来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肝血管瘤常用的诊断方式。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肝脏B超是临床普及的检查项目,是血管瘤常用的筛查、诊断、检测及术后随访的检查手段。肝血管瘤在B超影像显示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团块影。其优点是简单易行而无创伤性,属首选影像学方法。B型超声对于直径2cm的肝血管瘤诊断困难。
CT平扫和CT增强扫描是诊断肝血管瘤的必要检查手段,有利于与其他肝脏肿瘤进行鉴别,CT平扫下的肝血管瘤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灶,而在增强CT扫描时被高密度强化与大血管密度相近。
MRI对肝血管瘤具有特殊的诊断意义,可查及直径1.5mm的血管瘤,并能帮助与其他肝脏肿瘤进行鉴别,提高其诊断正确率。但因其设备昂贵,尚不能成为普及的检查项目。
肝血管瘤动脉造影是肝血管瘤可靠的诊断方法之一,可以准确显示血管瘤的结构,造影影像非常具有特征性,与肝癌区别明显。动脉造影可以清楚地显示血管瘤内部血管结构,但由于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一般在介入治疗时应用。
作为内科肿瘤疾病,治疗上相对难度较大,在此呼吁患者和患者家属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病魔,专家提示:如发现血管瘤症状应及时检查就医,以免病情恶化,增加难度,给自身和家庭带来无尽的痛苦,后祝广大血管瘤患者早日。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