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认知功能障碍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认知功能障碍的人口正逐年增加,许多中老年人及其家人正在经受认知功能障碍所带来的痛苦,同时也为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但是很多人对认知功能障碍却不甚了解,所以即使出现一些症状也没有及时的到正规的专科医院诊治,从而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呼吁大家:关注老人,关注认知功能障碍。
现状:认知功能障碍不受家属重视
在中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00万人,每年约有15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存活的患者数约600~700万。在卒中幸存者中,大约90%的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表现包括认知功能下降、执行功能障碍、抑郁、冷漠、情感智商下降等。统计显示,约75%的卒中患者存在长期的认知功能障碍,71%的卒中患者伴有执行功能障碍,57%的卒中患者伴有情感淡漠,63%的卒中患者出现卒中后抑郁。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增加病死率和卒中的复发风险,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可以逐渐进展直至血管性痴呆。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高,危害大,但大多数情况下,家属对卒中患者的关注仍仅集中在肢体功能障碍如肌体瘫痪、失语等上,对其认知功能障碍却知之甚少,认识严重不足。不少卒中后患者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甚至存在自杀倾向,却无法取得家人的理解和关注。
关注老人,关注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各种心理功能的总称,它包括感觉、知觉、注意力、记忆和各种思维活动,彼此密切相关。老年人这种心理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系统功能的逐渐老化而缓慢衰退。但是,老年人这种认知功能的缓慢衰退会因人而异,也会因所处环境不同和干预措施应用与否而有所区别,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变异性和可塑性。
正常老人的生理性老化过程,包含年龄增长的认知功能老化。但这种老化通常表现为早年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以及同其多年专业工作相关的内容减退和丧失较晚,而近期的记忆、机械记忆和非专业内容的理解力、判断力、思维敏捷度和反应速度则较早出现减退,这常常被称作选择性。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受教育程度较高和从事脑力活动的老人,较文化程度低和不经常用脑的老人认知功能减退晚、程度轻、进展速度慢,这属于变异性。心态平和、无躯体疾病、家族和睦、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退休后能够重新调整生活、树立新的目标以及有意识地增加脑力锻炼、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老人,认知功能减退得缓慢,有些老人甚至还会有所提高,这被认为是可塑性。记忆和智力测查表明这些老年人的作业成绩可以达到或超过未予训练的成年人水平。
综上所述,关注老人,关注认知功能障碍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儿女一定要特别关注老人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一定要及时的到正规的专科医院诊治,最后祝您早日康复!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