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炎是如何进行分型的呢
由药物引起肝组织损害而发生的肝炎叫做药物性肝炎.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化工厂”,不但是处理体内正常代谢产物的重要器官,同时还是所有药物代谢和转化的器官.药物的代谢大部分是由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完成的.这是因为内质网中还含有辅酶,特别是还原型辅酶II.此外,药物在肝脏的代谢中还受到性别,年龄,种族,个体差异,给药途径,有无服用酶诱导剂及酶抑制剂,肝细胞有无疾病,胆汁排泄,肠肝循环,肠道菌丛以及药物损伤肝脏与某种药物在机体内的停留状态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许多药物对肝脏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毒害作用。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和程度变化很大,那药物性肝炎是如何进行分型的呢?下面看看肝病治疗专家的详细介绍。
1肝炎型:临床表现类似一般病毒性肝炎,黄疸出现前1~2天有乏力,胃纳减退,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尿色深等前驱症状。但病程中无发热,肝脏肿大,胆有压痛。严重病例可呈肝衰竭表现,可并发肝昏迷而死亡。生化检查:ALT、AST明显增高,BSP滞留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脂肪肝型:临床表现特点为脂肪肝,氮质血症和胰腺炎。病人有感染的背景,一般连续用药3~5天以上,出现恶心,呕吐,厌食,上腹痛,尿色深,肝肿大,黄疸,肾功能减退,有少尿、血尿素氮增高及代谢性酸中毒。生化检查:转氨酶明显增高,血清胆红素一般低于17.1μmol/L,亦可高达51.3μmol/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偶有血糖过低,主要由于大剂量静滴四环素引起,静注门冬酰胺酶时亦可引起。本病预后差,如不及时停药病死率很高。
1单纯胆淤型:临床表现为起病隐袭,常无前驱症状,发病时无发热,皮痛或嗜酸粒细胞增多。黄疸轻,于停药后很快消失。生化检查:可见AST增高,黄疸出现前已有BSP滞留,碱性磷酸酶和胆固醇大多正常。
2胆淤伴炎症:可有发热,畏寒,恶心,腹胀,乏力,皮疹,随后出现黄疸,皮肤瘙痒,大便色浅,肝大并压痛,嗜酸细胞增加。生化检查:胆红素,转氨酶,胆固醇及碱性磷酸酶均中高度升高。
三,混合型:有不少药物所致肝损害不易明确归类,表现为肝炎型,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轻度胆淤。同时伴有肝外器官损害,如皮疹,淋巴结病变,骨髓和血象改变,心肌炎,间质性肾炎,关节炎等。一般认为,此型肝损害由免疫机理所致。
药物性肝炎是如何进行分型的呢?以上就是就是所有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了,肝病治疗专家介绍,得了药物性肝炎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