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炎的特点是什么
肝病专家介绍,急性药物性肝炎根据病理表现与病变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肝炎型、脂肪肝型、肝内胆汁淤积型和胆汁淤积伴炎症型等四个临床类型,不同类型的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也各有不同:(1)肝炎型:病人有乏力、恶心、呕吐、纳差、尿色深、肝肿大、有压痛等类似肝炎的临床症状。肝功检查:转氨酶酡颜素均升高,絮状反应阳性,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病理检查:肝细胞实质性损害,呈灶性块状坏死。(2)脂肪肝型:病人有恶心、呕吐、厌食、肝区痛等临床症状。肝功检查:转氨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可超过17.1微摩尔/升,絮状试验呈阴性反应。病理可见肝细胞内大量脂肪沉积,并有坏死性炎症和淤胆现象。(3)肝内胆汁淤积型:病人表现为黄疸,但无发热及皮疹,嗜酸性粒细胞亦未见增高。肝功检查。转氨酶、胆红素均升高,胆固醇、碱性磷酸酶指标多正常。病理可见肝小叶中心区淤胆,毛细胆管内有胆检。(4)胆汁淤积伴炎症型:患者发热、畏冷、恶心、乏力、腹胀、皮疹,接着出现黄客皮肤疫痒、大便色浅、肝肿大有压痛,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加等。肝功检查:胆红素、转氨酶、胆固醇及碱性磷酸酶均中度升高,絮状试验阴性。病理检查:可见毛细胆管、肝细胞、星状细胞淤胆,肝细胞呈气球样变。
肝病专家指出,不同的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临床表现也有差异:有些药物不仅引起肝脏损害,还可使胃肠、肾、胰等多种脏器受损,如四氯化碳、扑热息痛等。有些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以肝细胞坏死为主,其临床表现类似于病毒性肝炎。恶心、呕吐、纳差、黄疸、肝区疼痛,肝大,ALT、AST明显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严重者可致暴发性肝衰竭。如异烟肼、氟烷和扑热息痛。大剂量应用四环素可干扰肝内蛋白质合成,使极低密度脂蛋白减少,肝脏分泌甘油三酯受阻,使肝细胞内脂肪沉着,成为脂肪小滴(微泡型)或脂肪大滴(巨泡型)。其临床表现类似妊娠急性脂肪肝。睾丸酮、氯丙嗪、壮骨关节丸可引起肝内淤胆,临床表现类似于肝外阻塞或淤胆型肝炎。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