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型肝炎是什么
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的整个病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即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其临床表现如下:
(1)黄疸前期 从患者开始有症状到出现黄疸这段时间,约为数日至2周。起病时患者常感畏寒、发热,体温38℃左右,少数患者可持续高热数日。更为突出的症状是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尤其厌恶油腻食物,上腹部堵胀满闷,尿黄似浓茶水,大便较稀或便秘。在这阶段因个体差异、患者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应特别注意,如有的患者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类似感冒。有些患者可伴关节酸痛而被误认为风湿病。也有少数人有剧烈腹痛而误认为急腹症。还有少数人可出现等麻疹。此期中末,查体可发现肝区叩击痛及压痛,半数以上患者肋缘下可触及肝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尿胆红素阳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抗HBcIgM)阳性。此期患者的血液、大小便、呕吐物中均含有大量肝炎病毒,因而有很强的传染性。
成年人的黄疸大多数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如近期有饮食不洁史,到街上吃羊肉串、摊上吃饭等、都容易感染甲肝。会逐渐出现恶寒发热,恶心呕吐 腹胀肋痛,食欲不振,厌油腻,全身乏力,目黄尿黄等症状。多属于急性黄疸性肝炎。西医迄今对病毒性肝炎尚缺乏特效治疗,一般采用卧床休息及对症治疗,待症状明显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饮食方面,根据患者的食欲情况,以清淡、富于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宜。轻度黄疸中医可用茵陈30g,竹叶10g,灯心草10g,沸水冲泡代茶饮。较重黄疸可服用汤药:
诊断黄疸型肝炎并不困难,但不一定有黄疸就是肝炎。其实引起黄疸的原因十分复杂,黄疽井不是肝炎的专利。例如,新生儿会有黄疽,但大部分属于生理性的,出生后第3天出现,也有2-5天出现的 持续2-3天自然消失,超过一周的可服用中药茵陈15 黄芩gg.大黄3g.甘草15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50 。一般服l-2剂可见效。若新生儿胆红素浓度过高,持续时间过长,那就属于异常情况,要么是肝脏不能有效地转化胆红素,要么就是先天性胆道畸型等,应及时到儿童医院就诊。妊娠妇女若出现黄疸,可由妊娠中毒引起,也可以是妊娠特发性黄疸。可以服用中药经验方: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