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急性药物性肝炎分型

发布日期:2014-11-26 23:13:41 浏览次数:1595

肝炎型:临床表现类似一般病毒性肝炎黄疸出现前1~2天有乏力胃纳减退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尿色深等前驱症状。但病程中无发热,肝脏肿大,胆有压痛。严重病例可呈肝衰竭表现,可并发昏迷而死亡。生化检查:ALT、AST明显增高,BSP滞留和**原时间延长。

脂肪肝型:临床表现特点为脂肪肝、氮质血症胰腺炎。病人有感染的背景,一般连续用药3~5天以上,出现恶心、呕吐、厌食、上腹痛、尿色深、肝肿大、黄疸、肾功能减退,有少尿、血***氮增高及代谢性酸中毒。生化检查:转氨酶明显增高,血清胆红素一般低于 17.1mol/L,亦可高达51.3mol/L。**原时间延长,偶有血糖过低,主要由于大剂量静滴四环素引起,静注门冬酰胺酶时亦可引起。本病预后差,如不及时停药,病死率很高。

①单纯胆淤型:临床表现为起病隐袭,常无前驱症状,发病时无发热、皮痛或嗜酸粒细胞增多。黄疸轻,于停药后很快消失。生化检查:可见AST增高,黄疸出现前已有BSP滞留,碱性磷酸酶和胆固醇大多正常。

②胆淤伴炎症:可有发热、畏寒、恶心、腹胀、乏力、皮疹,随后出现黄疸,皮肤瘙痒大便色浅,肝大并压痛,嗜酸细胞增加。生化检查:胆红素、转氨酶、胆固醇及碱性磷酸酶均中高度升高。

(3)混合型:有不少药物所致肝损害不易明确归类,表现为肝炎型,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轻度胆淤。同时伴有肝外器官损害,如皮疹、淋巴结病变、骨髓和血象改变、心肌炎间质性肾炎、关节炎等。一般认为,此型肝损害由免疫机理所致。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