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防治基本知识下
病毒性肝炎防治基本知识(下)
发布时间: 2013-03-27【我要纠错】【字号大默认小】【打印】【关闭】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我国的感染人数和发病人数都多,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乙肝由乙肝病毒引起,是以破坏人体的肝脏细胞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我国至2009年有慢性乙肝病人约2000万,乙肝携带者约9300万人。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有不到10%的人发展为慢性肝炎,新生儿和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发展为慢性肝炎的比例较高。
●血液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类制品可以传染乙肝。使用未经彻底消毒的器械进行进入人体的操作,如文身、文眉、补牙、修面、修脚,或者进行内窥镜检查操作,器官移植、骨髓移植、血液透析都可能传播乙肝。
●母婴传播:如果母亲体内有乙肝病毒,新生儿可在分娩过程中感染乙肝。
●性传播:已感染乙肝病毒的一方可以通过无保护性交使另一方感染乙肝病毒。
●慢性乙肝病人病情稳定期,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宿舍、一起用餐、共用厕所等都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