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中医详解病毒性肝炎与片仔癀

发布日期:2014-10-29 06:12:29 浏览次数:1601

编者按:中医理论认为,本病为外界湿热之毒,有时甚可酿成时行疫毒,当人体的正气虚误之时,可乘虚而入,蕴结中焦,致脾失运化,肝失条达,进而发病。若湿热累及胆而致胆汁疏泄失调,则胆汁渗溢入血,发为黄疸

片仔癀治疗病毒性肝炎早有耳闻,肝病专家对其疗效也早已肯定。片仔癀属中医秘方、验方,有400余年历史,民间流传至今仍长盛不衰,必有其独到之处,因此,进一步深入发掘与研究片仔癀是当务之急。现仅就病毒性肝炎治疗概况及今后临床推广使用片仔癀治疗肝炎谈一点粗浅意见,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指教。

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它发病率高,流行强度大,传播途径复杂,发病机理深奥,治疗难度大。我国是肝炎高发地区之一,1988年春在上海及其相邻省市暴发急性甲型肝炎,百余天内竟有41万人患病,这在全世界甲肝流行史上也是空前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占全国人口数的9.7%,占全世界该项人口的1/3,慢性肝炎约3O00万人,每年更以20万-3O万患者累加,因而,我国今后防治病毒性肝炎任重而道远。

病毒性肝炎与中医的黄疸、胁痛、肝郁、积聚等证候的描述类似。 它是一个古老的病种,两千余年前的我国经典医著《内经》就有 湿热相交,民当病胆,肝病者,两胁下痛的论述,关于肝炎在国内的流行史在众多的中医医籍中极少记述,而在一些县志中却有记载,在15-18世纪,即 清嘉庆到咸丰年间,北方的玉田、蓝山、青苑、南皮、任邱各县相继有麦疸流行,即在麦收季节流行的黄疸,且有“孕妇得之多不救”的描述,这与当今黄疸性肝炎的流行及孕妇患甲肝、戊肝后的病死率高极为吻合。对病毒性肝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自二战后始,当时,由于战伤输血及血制品,常出现暴发肝炎的报道。50年代曾把肝炎分为病毒性肝炎和血清性肝炎;1964年,在澳大利亚土著人中发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澳抗),70年代用电镜找到了乙肝病毒完整颗粒和甲肝病毒,故把肝炎分为甲、乙两型,分别相当于传染性肝炎和血清性肝炎两型;1974年以后,在印度次大陆多次流行一种肝炎,与甲肝和乙肝不同,由于当时医学科研水平的限制,暂定名为非甲非乙型肝炎。1977年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意外发现了依赖乙肝病毒才能复制的缺陷病毒——丁肝病毒。80年代后期,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在1989年东京的一次肝炎学术会议上,将非甲非乙型肝炎一分为二,名为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1995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等数家科研单位先后报道了庚型肝炎病毒。上述各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甲、乙、丙、丁、戊

庚型肝炎在我国均有流行。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为外界湿热之毒,有时甚可酿成时行疫毒,当人体的正气虚误之时,可乘虚而入,蕴结中焦,致脾失运化,肝失条达,进而发病。若湿热累及胆而致胆汁疏泄失调,则胆汁渗溢入血,发为黄疸。湿为阴毒,日久可伤气伤阳;热为阳毒,日久可伤血伤阴。故慢性肝炎病机可概括为湿热久遥兼血瘀,肝郁脾肾气阴虚。其治则为清利湿热,舒肝理气,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兼顾调理脾、肾诸脏,其中,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为治则之纲。片仔癀的主要成分为三七、蛇胆、牛黄、麝香,三七散瘀止血,行滞通脉;蛇胆清热解毒,清肝利胆;牛黄泄火清热,清肝利胆;麝香活血开窍,消肿止痛,与肝炎治则中的清利湿热,活血化瘀非常吻合。“千方易得,一效难求”,治疗肝炎的方药数以万计,但能找到有针对性强,疗效独特有效的却很难求得,已有的临床报道证实片仔癀即属于此。下面,仅根据个人多年治疗肝炎的体会,谈谈片仔癀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几个问题,仅供参考。

中医历来重视舌诊诊断,尤其是观察舌质的动态变化。正常舌质淡红滋润,若舌质由淡红转鲜红、红绛、暗紫色,多表示热毒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腑入脏。把这些出现不同舌质变化的肝炎患者相应作肝脏穿刺取活体组织做病理检查时多可发现,舌质淡红——鲜红者,其肝脏病理变化多属于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的轻型;而舌质绛红—暗紫者,其肝脏病理变化多属于慢性肝炎的中重型或肝炎后硬化。舌质与肝脏病理变化的符合率为60-70%。这正是中医宏观望诊辨证与现代医学微观病理诊断的很好结合,而片仔癀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如用于这些患者,必有辨证对,疗效好的结果。

中医理论认为:肝属脏主里,胆属腑主表,肝与胆相表里,肝胆之间有脉络相联系,肝胆之症状可相互影响,相互转化,肝病可从胆治,反之亦然。中药中的茵陈、金钱草、郁金、桅子、胆草、大黄;片仔癀中的蛇胆、三七、牛黄等药物,按中药归经学说,其中多数药物可入肝经也可入胆经,因而都是治疗肝胆病的要药,而蛇胆、牛黄,都分别取自蛇胆和牛胆,以胆治胆,其清肝利胆之效更为卓著。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病毒性肝炎多合并胆囊疾患,B超影象学检测显示,慢性肝炎患者其胆囊异常率在49.6-72.9%之间,此系肝炎病变引起的胆囊继发性病变,并非原发性胆囊炎症所致,并指出:胆囊病变的动态变化可作为识别肝炎病变轻重和病变时间长短的客观指标,中医的肝胆相关论与现代医学肝炎引起胆囊继发性炎症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片

癀公认为是治疗胆囊炎的特效药,按照中医肝胆相关论的理论,片仔癀同样也能治疗肝炎。

中医对慢性肝炎病因病机分析认为:湿热或疫毒入侵是慢性肝炎之外因,湿热疫毒多是邪入血分,而肝为藏血之脏,藏而不泄,日久必致正气耗损,气血失调,最终致血瘀之症,血瘀是慢性肝炎的重要病机,现代医学也证实,慢性肝炎都有血液粘稠度高,肝内微循环障碍,肝细胞周围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免疫复合物积累,Y-球蛋白升高等一系列血瘀表现,慢性肝炎病机复杂,但在血瘀 这个病机上,中西医之间却有了共同语言。中医重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取到很好疗效。如丹参、紫草、益母草,红花、赤芍等,而片仔癀中活血化瘀之药效尤为上乘,慢性肝炎使用片仔癀必可达到出奇制胜之功。

所谓治疗肝炎,确切地是指根治慢性肝炎;阻断肝纤维化;大幅度降低重症肝炎的病死率,这三个问题目前并无重大突破,在治疗药物上,要解决抗病毒、调理免疫、保护肝细胞,抗纤维化四个环节,目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四者兼而治之,治疗有效率不高,国外前些年一度推崇的干扰素,近几年国内经过临床验证,其治疗率仅在25-50%之间,而且药价贵,副作用多,应用指征严格,很难广泛使用。中医药治疗肝炎则是我国的优势,已故世界肝病权威,美国的汉斯•玻伯教授(Hans Popper)生前曾预言,肝炎的根治的希望在中医药。因此,大力推广使用片仔癀治疗肝炎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建议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如用干扰素、抗乙肝核糖核酸(i-RNA)。阿糖腺甘(Ara-z)或猪苓多糖,甘利欣等加用片仔癀,可取得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作用,以提高疗效。临床观察最好用双盲对照法,对照组样本数应与治疗组样本数相同或相近;这样,临床科研观察的疗效才是可信的、客观的,也便于与国际医学进行交流。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601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