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和慢性肝炎伴脂肪浸润的鉴别
如何鉴别单纯性脂肪肝和慢性肝炎伴脂肪浸润呢?单纯脂肪肝和慢性肝炎伴脂肪浸润具有不同之处。慢性肝炎不论是慢性迁延性肝炎,还是慢性活动性肝炎,都可伴有肝内脂肪浸润,其原因可能是这类病人进食 多些,活动少些之故。鉴别脂肪肝和慢性肝炎非常重要。
对脂肪肝慢性肝炎伴脂肪浸润的治疗,截然不同。慢性肝炎应给予保肝药物及抗肝炎病毒的药物,若服用中药应根据病情进行辨证论治,方能取得疗效。如果按脂肪肝进行治疗,限制饮食减少热量摄人,增加活动量,则有害无益。即使是对单纯性脂肪肝,也不是千篇一律地去节食和运动,而是要区别是何原因引起的,去除病因是关键。因为它们的治疗截然不同,预后也不一样。如果病人是单纯性脂肪肝,由肥胖所致,一般仅需调整饮食,减少热量摄入,增强体力活动,病情便可好转;如果是慢性肝炎,则一般不宜过分活动,否则反而会加重病情,同时还必须给予保肝,甚至应用抗肝炎病毒药物。
有人认为,凡临床上有原因可找的糖尿病、饮酒、服用激素、过度肥胖者,可考虑为脂肪肝。如无原因可查,仅轻度肥胖者,不要轻易地认为自己患了脂肪肝。另外,还须观察有无肝炎的症状,如果长期感到乏力、肝痛、腹胀、低热、眼皮浮肿、肝大有压痛等,则应考虑患有慢性肝炎。因此,凡超声诊断为脂肪肝者,还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必要时可进行肝活检,以明确诊断。如果将慢性肝炎病人按脂肪进行治疗,即减少热量摄入,增加体力活动,则反而会使病情加重,故应值得注意。
肝炎伴脂肪与脂肪肝浸润的鉴别:怎样区别清楚是单纯脂肪肝,还是慢性肝炎伴脂肪浸润呢?首先,脂肪肝病人会有一些简单的临床表现如肝区疼痛、压痛及肝肿大,少数病人可有轻度黄疸,个别重症病人可有腹水和下肢水肿等类似肝硬变表现的症状。其中肝肿大最为常见。以上这些情况医生会通过触诊、B超或CT和问诊 进行检查,既简单又没有痛苦。然后进行血液化验,脂肪肝病人血浆蛋白总量改变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是最常见的生化异常。脂肪肝浸润,约有30%的病人 血清总胆红素每分升超过1毫克,少数病人有直接胆红素增加和尿胆红素阳性。由于肝细胞受到损害,肝细胞内的酶类进入到血液中,血液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清碱性磷酸酶也会相应升高。当然,最确切的诊断要通过肝组织活检获得。另外,偶有病人出现肝区剧痛伴有腹部反跳痛、发热、血白细胞升高等症状,因酷似急腹症而需手术探查,术中可见肝肿大呈灰黄色。大多数病人通过前几项无创伤检查和抽血化验就可以基本确诊。
浸润性脂肪肝和重度脂肪肝区别
所谓肝浸润,一般可发生下列二种情况:1、脂肪肝,是指肝脂肪过量浸润,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10%,脂肪肝多见于肥胖者与营养不良者2、如发生于肝癌患者,癌症在肝内病变向四周扩散,也可以出现浸
肝脂肪浸润多数为均匀性的,有较特异的声像图表,诊断不难.而非均匀性肝脂肪浸润虽不少见但没弥漫性增强的肝实质回声内出现弱回声区边界较清不规则,后方回声可轻度增强等∞亦分为四型。
肝脂肪浸润常见原因大致如下:①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败血症、骨髓炎等);②迁延较久的重度⑥缺氧;⑦药物中毒;如磷、四氯化碳、氯仿等中毒临床表现:除伴随疾病的症状外,肝脏呈轻度或中.......
非均匀性脂肪肝可分为叶段型、正常肝残留型、局限型、多灶型,其中如本例叶段型最为多见,一般以门静脉支血供区域或肝静脉为界。显示强回声为脂肪肝,弱回声为含脂肪少或正常肝。其内血管走形正常。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易被忽视。据记载,约25%以上的脂肪肝患者临床上可以无症状。有的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因此目前脂肪肝病人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
50%肥胖者伴有脂肪肝,尤其是中、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人呈肥胖外观占多数,他们常感食欲不佳、全身乏力,有的面部和眼球结膜有脂质沉着,皮肤油光,舌苔黄腻或有齿痕。但也有脂肪肝病人因营养不良,形体呈消瘦状。
有些病人可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嗳气、体重减轻、有疲乏感,食后常腹胀,以及右上腹或肝区有疼痛感,且在食后或运动时更为明显。常有便秘或便稀。
约有50%的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各种维生素缺乏症,如末梢神经炎、舌炎、口角炎、皮肤瘀斑、角化过度等症。维生素缺乏常被认为是由于脂肪肝病人的维生素摄人量不足,临床观察也发现这些肝脏受损严重时肝组织中维生素含量偏少。
因此,肝脏内脂肪堆积合并饮食中维生素缺乏,是导致维生素缺乏症的两个主要原因。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