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年薪制为何难产

发布日期:2014-10-19 03:17:42 浏览次数:1595

巩峤据了解,原定今年有望解决的中央国有企业全面实行经营者年薪制这一目标,又有可能推后,原因是目前各方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年薪制分配方案的意见不一致,形不成共识。其实,不管是中央国有企业,还是地方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一直是

一个多年来议而未决的难题,因为它的制定出台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然而,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国有企业的经营质量就仍然是一个大问题。据了解,目前大多数国企中非市场化招聘来的经营者的年薪与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年薪差3到5倍,与外企经营者年薪则差5到10倍。而国有企业的主导权和命运则恰恰主要掌握在非市场方式聘用的一些人的手里。这就带来一个突出的问题,在分配激励机制这一决定企业活力的关键问题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根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不在一个公平的平台上。如此,国有企业能否聘用到高水平的人才、聘到了的人才能否留得住以及这些人才能否尽职尽责,就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甚至可以肯定地说,一般地来说,是搞不好的。民企经营者的薪酬,本质上是由市场决定的,落实到具体,则是由出资人和经营者双方的供求关系决定的,是一种谈判和交易的结果,双方觉得合适就达成一致,按合同办事,不合适就继续选择。因为在这种谈判和交易中,双方都是权责利清楚的一个人或几个人,很容易达成一种“双赢”和“共赢”的共识,经营者有着相当大的自主权。但国有企业却不同。有分析认为,国有企业的决定权在谁手里呢?说是在国资委手里,但国资委不是抽象的,而是由若干个工作人员组成的,这些工作人员不是真正的“老板”,在心理上自然也就无法作为真正的所有者来跟经营者展开市场谈判。民企老板肯给100万,国资委却未必肯,因为后者心里根本就没这个“数”,而有数也不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盈利预期所给出的那个“数”。何况国资委要跟手下大量的企业的经营者逐个谈判、逐个决定价码,其难度之高是可以想见的;而不如此,则又会造成“一刀切”而影响企业经营的效率。这就是国企经营者年薪制讨论了那么多年而至今未果的根本原因。早些年一些地方试行的5万方案,后来的25万方案等,都不了了之。而越是这样,就越容易各行其是,不仅那分配不到位的心理不平衡,就连那“内部人”捞了个盆满钵满的,也照样是心怀不满。如此,在市场环境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尤其在竞争性的领域里,企业焉能搞好?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怎么能堵得住?一个尽人皆知的事实是,许多民企和外资企业,总喜欢调低利润数额,与此相反,国有企业却总是喜欢调高利润数额,搞虚盈实亏的也大有人在。可以肯定地说,即使市场环境规范、会计制度公开透明,仍然挡不住做假账这种现象的出现。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产权清楚的企业,那监管一般来说是很到位的,也犯不着自己糊弄自己;产权不清的,其监管也就难以到位,那账面上的数字只要有利于经营者就行,弄虚作假自然在所难免。国企的“所有者缺位”在所难免,从制度上来说,“出资人到位”几乎是不可能。所以,要管好国企,包括尽快解决经营者年薪这一问题,前提是数量要少。有人断然,国企多了,天王老子也管不过来。这是一个大实话。国有资本的退出,尤其是从竞争领域的企业里退出,是一个大趋势,对此不应心存幻想,拖得越久,越被动。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