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难产商务快巴推出受阻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潘未末
在国内多个城市推出定制公交的背景下,深圳也提出将加快推出商务快巴的进展,争取让这种特色公交在年底面市。然而,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由于其定位与票价机制难以统一,商务快巴的上市之路仍充满不确定因素。
定位之争带来定价之惑
商务快巴究竟是定位为公共交通范畴,还是市场化运作的客运班车,目前并无定论,各方意见不一。而正是因为这种定位不明,使其如何定价成为难题。
近年来,市交委一直将商务快巴作为一种“新型公交品种”进行规划,其目标是“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公交需求”。市交委公交处负责人曾向记者表示,其实现有的快线公交已经是商务快巴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特点是采用高底盘旅游大巴车型,一人一座,大站直达,走高速公路,满足中高端人士的快速出行。”
如果定位为公共交通品种,那么其定价必须套用政府相关公交票价政策。市发改委价格处分管交通价格的邓庆平告诉记者,根据市政府2007年出台的公交价格政策,我市空调大巴票价为:起步价2元,乘坐11公里后每乘坐2.5公里递增0.5元,限额为10元。也就是说,如果商务快巴作为一种公交形式的话,20公里票价才不到4元,最高也不超过10元。“如果按这种定价,商务快巴肯定生存不下去。”东部公交公司一位运营人士表示。比如现在开行的几条E字头快线,高峰期时人多,但也不能超载,而平时空载率非常高,这些线路亏得很厉害。商务快巴一样,车型本来就比较贵,还要走高速,严格限定乘客人数,成本较普通公交高很多,如果仍按普通公交定价机制,肯定行不通。
“深圳如果不是实现了城市化,其实跨区运营的商务快巴也可以视为县际班车。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用客运班车的运价规则来定价。”邓庆平表示。然而,即使将商务快巴用长途客运班车来定价,根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广东省物价局2010年下发的关于《汽车运价规则》和《道路运输价格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最高标准的大型直达高级车最高限价为0.364元/公里、人,套用这个体系,20公里左右的快巴票价也才7元左右。
突破定价机制还是市场化经营?
北京9月份已推出定制商务公交,北京市公交集团在其网站公布的价格方案是:“定制商务班车价格约为自驾车的30%,出租车的15%。按照往返20公里计算,自驾车大约需要45元,出租车需要100元,而商务班车的运营收费大约15元。”
“这种价格标准显然不是套用普通公交运价机制。”市交委公交处负责人表示。深圳要上马商务快巴的话,也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要么在定价机制上进行突破,要么完全放开由市场化经营。
深圳巴士集团副总经理黄志强告诉记者,定制商务班车解决的是中高端人群出行,其体现的是“优质优价”原则,如果纳入常规公交系统来定价,等于用普通票价来享受高端服务,本身也不公平。因此,定价机制应该从市场化角度来专门制定。
而市发改委价格处的邓庆平则表示,现行公交定价机制是政府经过价格听证等法定程序确定的,如果为商务快巴来专门制定一套定价机制不太可能,也没有明确依据,在这个方面寻找突破口很难。
“也许只能倾向于市场化运作。”市交委公交处一位负责人表示。如果这样的话,交通部门负责规划线路,而运作则交给市场,以“旅游包车”形式来制定价格,成为一种特殊公交服务:交通部门统一规划线路、可以停靠公交站点,但价格由市场决定。
记者上月就“北京定制公交”进行采访时,多数深圳市民都赞成推行这种新型公交形式,认为其既能满足个性化出行需要,价格又能比出租车、自驾车便宜,长远来看对绿色出行减少拥堵也有积极意义,期待深圳早日推广这种服务。但目前深圳的商务快巴面临着定位与定价之困,市交委表示,希望市民也参与讨论,共同寻求最佳方式。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