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去哪儿
健趣网登录 关闭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已选疾病:
当前状态:
希望了解:

酝酿汽车三包难产已8年

发布日期:2014-10-14 20:26:49 浏览次数:1595

酝酿汽车三包“难产”已8年 2012-03-16 07:28 辽宁日报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激增,全国已超1亿辆大关。汽车飞入平常百姓家的同时,有关汽车消费中的投诉、维权却与日俱增,成为消费投诉新的“重灾区”。

汽车投诉年增速超19%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11年受理投诉情况,汽车产品投诉量超1.68万起,创出新高。年增速超过19%,成为投诉量同比上升最高的领域,而且涉及质量安全的投诉超过54%。汽车产品投诉率高,消费纠纷处置难,“无法可依”是重要因素。而关键问题直接指向多年“难产”的汽车“三包”。其实早在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就开始启动汽车“三包”的立法工作,然而消费者多年的热切期盼下,始终“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故障举证”难上加难

长期从事汽车消费维权的上海消保委汽车专业办公室负责人何永华说,汽车“三包”规定中最大的难点就是“故障举证”,长期争议点也在于此。他说:“汽车产品销售后,产权是消费者的,使用、保管都在消费者手里,出现故障后,消费者认定是产品质量问题,厂商往往推说是不当使用引起,这种扯皮经常发生。但消费者始终处于弱势,实际上举证很难。 ”

更麻烦的是“鉴定难”

比“举证难”更麻烦的是“鉴定难”,也是目前汽车 “三包”各方争论中的一大焦点问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下,最佳解决办法自然是请权威第三方机构进行鉴定、仲裁,但国内不但高水平的专业检测机构少,而且汽车检测费用相当高,谁该承担这笔昂贵费用也是难题。

“三包”制定工作提速

从去年下半年起,国内汽车“三包”规定的制定工作提速:去年10月召开立法听证会,到今年再次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让消费者看到了希望。业内人士注意到,与去年的版本相比,目前汽车三包规定的版本变化主要体现在三包期限、主要零部件和总成的三包条件、争议的解决、罚则的增加和篇章结构的调整等五个方面。

汽车业内专家钟师分析,从表面看,汽车“三包”确有难以厘清的操作困境,但深层次而言,“三包”出不来,仍是各方利益博弈所致。汽车“三包”涉及消费者、经销商、维修商、生产商各方,利益关系复杂。毫无疑问,对于汽车厂商而言,“三包”推出会让产品、运营成本提高,尤其是缺乏核心技术的国内汽车厂商。 记者 陆文军

据新华社上海3月15日电3月15日,市民在新疆“3·15”春季车展上挑选车辆。 □新华社记者/江文耀 摄

来源网址
用户的评价 浏览量:
1595
次 | 评论:
1
条 | 好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