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应对老年人失眠
正常人的睡眠时间因年龄、个体差异而不同。一般成年人需要睡眠6-8小时,老年人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甚至受到失眠的困扰。睡眠是一种优质的休息,使人从疲劳中恢复过来,以便继续生活、工作。长期失眠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较大的伤害,老年人睡眠障碍 主要表现在入睡时间延长、睡眠不安定、易醒、觉醒次数增加,使睡眠呈现阶段化,深睡时间减少。引起老年人失眠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生理性因素:年龄越大,睡得越少,这是众所周知神经细胞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睡眠是脑部的一种活动现象,由于老年人神经细胞的减少,自然就能引起老年人睡眠障碍,而失眠则是最常见的症状。另外,褪黑素缺乏,有维持睡眠节律的功能,老年失眠患者,血循环的褪黑素减少,高峰出现延迟,也会影响睡眠。以及人进入老年以后肾气就亏虚了,肾气不足,夜间小便次数增多,也会影响到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二、脑部器质性疾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动脉硬化程度逐渐加重,或伴有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塞、痴呆、震颤麻痹等疾病,这些疾病的出现,都可使脑部血流量减少,引起脑代谢失调而产生失眠症状。
三、全身性疾病:进入老年,全身性疾病发生率增高。老年人多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其他退行性脊椎病、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麻木等。这些病,可因为疾病本身或伴有症状而影响睡眠,加重了老年人的失眠。也可能是服用多种药物、服药多,有些药物可干扰睡眠。
四、精神疾病:有关资料统计,老年人中,有抑郁状态及抑郁倾向的比例明显高于年轻人。抑郁症多有失眠、大便不通畅、心慌等症状,其睡眠障碍主要表现早醒及深睡眠减少。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后半夜睡眠障碍越来越严重,主诉多为早醒和醒后难再入睡。
老年人失眠可以说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表现,如感冒、发烧、腹泻等其他普通常见疾病一样,长期的失眠常常伴发疲乏无力、困倦、心情差,严重者可以引起焦虑、抑郁、恐怖等症状。因此正确认识失眠,对老年人失眠原因有一个较好的了解并想办法应对,避免或减少失眠导致其他身心问题及其重要。长期失眠的患者,除了治疗原发疾病改善疾病症状外,还需要精神科专家的心理指导和药物治疗控制失眠,减轻疾病痛苦。
当然,失眠的治疗效果不仅仅取决与医生,病人的合作态度和性格,也是决定预后或疗效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面对失眠建议您还可以这样做:
1.睡眠时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只要白天不觉得困倦就证明睡眠时间已经充足。
2.瞌睡了再上床,不要过分在意上床的时间。
3.合理利用光照以取得良好的睡眠。
4.尽量规律三餐进食时间。
5.睡前避免服用刺激性食物,控制液体饮料的摄入,靠饮酒代替催眠药常常加重失眠。
6.睡眠中有严重的打鼾、呼吸暂停、腿部肌肉抽动或蚂蚁走感等现象是要注意及时就医。
7.失眠时,要尽量自我放松。有时一些诸如积极想象、脑力无效劳动等的方法可能有助于睡眠。
8.固定每天的起床时间,上午若想打瞌睡可以小睡,不要刻意控制。午休可以选在下午3点前睡1小时以内,之后尽量不睡。
9.在晚上睡眠充足的条件下,白天仍出现难以抗拒的困倦时应及时就医。
10.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催眠药是安全的。
11.适当的活动、科学的锻炼身体可以减少失眠的发生。
12.白天选择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看书报、看电视、听音乐,身体允许刻意外出散步、超市购物等,尽量丰富自己的白天生活。
改善睡眠,从现在做起!
来源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