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 如何逃離鬼門關
與現實相比,電視劇《産科醫生》中有關羊水栓塞的劇情並非誇張。8月10日,湘潭縣的一位産婦剖宮産時遭遇羊水栓塞,讓她還沒來得及看一眼剛出生的寶寶就遺憾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一時間,羊水栓塞引發了一場全社會的輿論浪潮。隨後,8月16日,上海40名醫護人員忙碌數十小時輸血53袋,挽救了一位産婦的新聞,又一次讓羊水栓塞成了最轟動的話題。
正如《産科醫生》劇中所説,羊水栓塞作為嚴重的分娩並發癥,會導致産婦突發紫紺、蒼白、胸悶、氣急、呼吸困難和低血壓,通常情況下,出血為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因此,羊水栓塞是一種發病極其迅猛且病情十分凶險的産科並發癥,儘管發病率不高(每10萬名産婦中約4~6例),但死亡率極高(70%80%),堪稱産婦們的“鬼門關”,即使是有經驗的産科醫生,也會對其忌憚三分。
那麼,羊水栓塞到底為何會如此令人膽寒?産婦應如何避免遭遇羊水栓塞的危險?真的遇到羊水栓塞,醫患雙方怎樣配合才能逃離“鬼門關”?
“羊水栓塞,是指分娩過程中羊水突然進入母體迴圈引起急性肺栓塞、過敏性休克、瀰漫性血管內凝血、腎衰竭等一系列病理改變的嚴重分娩並發癥。”哈爾濱市第一醫院産科主任李耀霞指出,這種病的死亡率很高,很多時候,即使再高明的醫生面對羊水栓塞也是“回天乏術”。
羊水栓塞有著嚴重的並發癥。發病快時,會出現血壓驟降或心臟驟停,呼吸困難甚至是呼吸停止,凝血機制障礙,或無法解釋的嚴重出血。發病慢時,則會將表像症狀隱匿,有些患者羊水破裂時突然出現一陣嗆咳,之後緩解,也有些僅表現為分娩或剖宮産時的一次寒戰,幾小時後才出現陰道大量出血造成的休克症狀。
臨床中,羊水栓塞的發生往往迅猛而凶險,但即便如此,避開這一“災難”也是有法可循的。
據李耀霞主任介紹,高齡初産婦和較易發生子宮損傷的多産婦、自發或人為導致的宮縮過強、急産、胎膜早破、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子宮不全破裂、剖宮産術等均可誘發羊水栓塞。所以,孕婦要做好孕期檢查,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降低遭遇羊水栓塞的幾率。
另外,分娩方式對羊水栓塞的發生的確有一定的影響,剖宮産可能會增加羊水栓塞的幾率,因此應提倡孕婦儘量自然分娩。但是進行剖宮産手術時,手術步驟規範、輕柔,也可一定程度上避免羊水栓塞的發生。
李主任強調,對於羊水栓塞,早診斷、早治療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産婦要配合醫生進行抗過敏、抗休克、防治dic(瀰漫性血管內凝血)、預防腎衰竭、預防感染以及産科處理這幾個方面的治療。如羊水栓塞發生在胎兒娩出前,應積極改善呼吸迴圈功能,防止dic,待好轉迅速配合醫生結束分娩。如果發生在産後出血,經積極處理仍不能止血者,應同意切除子宮,以減少胎盤剝離面開放的血竇出血,爭取搶救時間。
“分娩前,産婦和家屬應該向醫生了解可能存在的風險及意外情況。”李主任特別提醒,無論選擇何種生産方式,産婦都應放鬆心情,配合醫護人員,如有任何不適及時與醫護人員溝通。
来源网址